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娱乐游戏活动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那些音同义异或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字,往往分辨不清,不能正确运用,错别字常常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病字会诊”活动。活动之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的错别字,制成汉字病历卡片。活动时,由一些学生自由出示病字,另一些学生当文字“医生”,从音、形、义三方面“诊断”,“患者”得了什么病,对症下药,比赛谁的“医术”最高明。学生对这种活动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地投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背书竞赛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篇篇课文都是妙文佳作,为了激发学生背…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在新课改听课调研中听了一节题为《j、q、x》的拼音教学课。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看图画、听儿歌、讲故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来学习j、q、x的读音和写法;并且能够做到学用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会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采用“看口型,猜字母”“比比谁的反应快”“猜谜语”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在“美”字的书写指导中,引入了字理教学。且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师出示一张“美猴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谁?生:孙悟空。师:对,这就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时候的样子。你看王冠上有两支长长的翎毛,威风八面,称作美猴王。看看这个美猴王的“美”字,有什么发现?生:“大王”上面有一对角。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描述】张老师执教《坐井观天》时,请一名学生将“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板书在“小鸟”的旁边。学生板书时,教学流程继续进行,谁也没有注意学生写在黑板上的四个字。“大家看看,这两个‘无’字有何不同?”张老师指着刚才学生板书好的“无边无际”问大家。我一看,咦?这两个“无”字没什么不同啊!这个字才四画,每一个笔画不是都交代得很清楚吗?哪里错了?  相似文献   

5.
做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有: 一、词语接龙 教师先指定一个词语,让学生将该词语的最后一字为头再组成一个新词。看谁(或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接得又好又快又长;或者让每一组组长先说一个词,后面的学生再接下去进行比赛。如:“学习”——“习作”——“作文”——“文章”——“章程”——“程序”——“序幕”——“幕府”…… 二、寻找同类词 在学生之间开展互说同类词的活动,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说得快,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说”字,可回答:“讲、谈、话”等。  相似文献   

6.
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  相似文献   

7.
王yi 《山东教育》2002,(36):37-37
幼儿园里,“看谁最聪明”“看谁最棒”“看谁最听话”之类的话,每位老师都说过,也经常用这些话来鼓励每个班上的孩子,目的是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促进幼儿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学习、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此类话存在着弊端。比如,我班有个女孩叫高绮绮。她机灵、懂事,论智商,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反应快;论能力,她是不管什么一学就会,真可谓心灵手巧,但在多次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她表现得谨慎怯懦。每次一听到我说:“看谁最聪明”之类的话,她便会把高高举起的小手悄悄地放下来,而当我鼓励她时,她的小声回答却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8.
1.掌握构字规律。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动脑筋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挂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  相似文献   

9.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不在表面,而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不在字面功夫,而在弦外之音———“无字句处有华章”。因此,教学生读书不能仅停留于教“有字”,而更要善于教“无字”。通过点拨,使学生运有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通无化有,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教学效果。1郾教学生从正面读出反面或侧面。正与反(侧)本是对立统一体,经过文学手法的处理变得有藏有露。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会用矛盾律读出矛盾的另一面来。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不必在理解“纹丝不动”等词语上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不在字面.而在“弦外之音”——“无字句处有华意”。因此,教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通过点拨,使学生“有中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无中见有”,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目的发展想象,增加知识,训练思维和语言。二、活动准备教师:①训练活动小主持人;②准备录音机、儿童乐曲磁带或风琴;③准备人物特征描写短文;(五句话左右,写本班一学生)④板书活动主题;⑤准备挂图。(学生口头作文用)学生:准备铅笔、水彩。(彩色笔或蜡笔)三、活动过程主持人:这次活动主题是“神奇的想象”。什么是想象,它有多么神奇,下面的活动将会告诉我们。在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的同学,将得到“神奇想象家”的名誉奖励。第一项活动:猜猜他(她)是谁?教师组织学生听人物特征描写短文,学生猜。教师:根据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13.
每月思考     
一、吕叔湘问字有一次,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听一位特级教师发言,很生动,便低声问旁边的张志公:“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朏(fēifēi)。”吕叔湘和张志公都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主宰者”。学习内容的设定、学习过程的展开和学习结论的生成往往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基于讲授告知或暗示,这使得他们的课堂状态多为“游离”,很难形成真实的语文体验。而情境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这种“不在场”的状态,让其主动进入真实的学习场域中。本文就立足课堂导入、活动展开、学习评价三个环节,探究如何围绕一个“境”字生发,抓住一个“真”字建构,基于一个“情”字激励。  相似文献   

15.
曾志梅 《湖北教育》2001,(11):31-3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字、词、句部分)是教师最不想上的内容,也是学生学起来觉得最乏味最没有趣味性的知识,如何提高“基础训练”的教学效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总结出“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法子既能缩短训练时间,又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使“基训”中的知识得到很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6.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学生在数学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富有吸引力的谈话,能烘托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谈话中,力争做到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激情和启发性。如我教“比例尺”时,一上课我就进行了这样的一段谈话:“同学们,你们会看地图吗?说看,谁也会看,但是要能看懂就不容易啦。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如果画中国地图,按原面积画出来行吗?我们有谁能够造出这么大的一张纸呢?假定能找到那么大的一张纸,也能够画出来,但是地图这么大,人们又怎么看呢?有的同学可能出主意,咱们坐飞机看这张地图。但你能认清各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相似文献   

18.
猜谜支新招     
《少年读者》2008,(7):15-15
洋洋:太有趣啦!真是其乐无穷啊!我这里有一些有趣的字谜,谜底是大家学过的汉字。让我们来进行一次猜字谜比赛,看看谁最聪明,谁是“猜谜高手”!一只狗,真少有,身上长着四张口。  相似文献   

19.
教一年级数学已一个学期了,平时为了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师要看看谁最聪明”。确实,这句话曾鼓励了许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近来我发现这句话不再灵了,再多地表扬“聪明”也不能激起更多学生的热情,原因何在呢 ?   终于,小安和小雯的对话,让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你太笨了,张老师还没有表扬过你‘聪明’呢 !”   “你得‘聪明’也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也是笨的了 !”   ……   原来是这样 !得过“聪明”的孩子,担心如果回答错了,便失去了“聪明”,而背上“笨”;没得…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快乐,在有意识的“玩”中调动记忆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识字教学既充满趣味,又效果良好。找字朋友。告诉学生生字表中的字朋友藏在了注音的短句或短文中,看谁能尽快找到它们,认识它们。一个“藏”字使学生有了和朋友玩捉迷藏的感觉。他们兴高采烈地画出生字,读准字音,并通过读老师的生字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最多。病字门诊。给字添一笔、减一笔、调换偏旁的位置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