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1.谈话。师:森林里要举行"趣味游戏",同学们想去参加吗?师:我们要先做好准备,才能在游戏中一展身手。2.比一比,看谁能都算对。(课件出示复习准备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例1、例2、"做一做"、第37页练习六第1~4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口算抢答比赛(以卡片逐题出示):4×730×415×320×3013×436×25(学生不会像前几题那么快了)师:好,比赛时间到,想知道36×25的结果吗?引入:要想很快口算出36×25的得数,需要用一件数  相似文献   

3.
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小数乘法"一课,笔者有一种强烈的感悟——计算课教学同样精彩。【教学片断】师:我们先来口答几道题,热热身。请大家看算式直接说得数。师:0.3×0.3=0.9,犯过这个错的请举手。师:把1.5×6、1.6×5这两题放在一起是因为——(容易混淆),把2.5×4、2.4×5这两题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容易混淆)。师:20×0.5越10,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师出示一组口算题:1.3 9 7;2.4 6 8;3.6 8 2)师:(指着第1道题)3 9 7怎样口算?生:3 912,12 719。==生:9 716,16 319。==生:3 710,10 919。==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算的比较快?为什么?生:第3种算得比较快,因为3 7正好等于10。师:(指着第2道题)4 6 8怎么算?生:先算4 610,再算10 818。==师:(指着第道题)最后一道题,谁来说说怎么算?3生:先算8 210,再算10 616。==【评析:三位数的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推广,它是以20以内的一位数连加为基础的。课始,教师抓住教材前后的这种联系,以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为学生学习三位数连加搭建“脚手架”。…  相似文献   

5.
徐斌 《四川教育》2007,(5):26-28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10捆小棒,计数器。师准备卡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复习。(1)口算(略)。(2)口答: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乘数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法(《三算实验课本第六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目的】让学生借助珠算来理解和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书写竖式或拨珠。【教学过程】(一)基本功训练。教师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和珠算的基本功训练。口算题通过卡片形式出现,指定学生口答。题目如下:34×11;75×75;83×87;304×8;25×4;125×8;0×5+9;8+56×0;26×24;35×35;……口答过程中,教师特别  相似文献   

7.
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一、回忆算法出示第1题的第一幅图(不出示列式),请学生说说图意。师:谁能来口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第二幅图,教学过程同第一幅图。师小结: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大部分小朋友喜欢用“凑十法”来算,如果是小数加大数,只要用大数加小数。计算9 5这样的口算时,有小朋友根据10 5来想,这样算也比较快。【评析:在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形成技能。而且教师只…  相似文献   

8.
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例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一】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二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场景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题目】计算下面各题:(1)6+7+4 (2)15-8-5 (3)9+4-6【分析与解】这三道题,如果我们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有的要“进位”加,有的要“退位”减,算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我们采用灵活的算法,把两步计算的先后顺序换一换,那么计算就变得很简便(都可以口算)。计算如下:(1)6+7+4一般算法:6+7+4=13+4=17(先算6加7得13,再用13加4得17)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2.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寻求口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体验。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熟练准确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口答通分结果。12和1523和1934和12先出示第一组:12和15你是怎么找见它们的公分母是10的?再来看第二组:23和19你又是怎么想的?再看下一组:34和12谁来说说通分的目的是什么?2.看来同学们对通分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个旧知识。口算:49+49和78-38再来看下一道题:12+13谁能说说这道题与…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例1,"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104页第1~4题,第105页第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以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所学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分数加减法怎么算。(板书:怎么算)生:分数加减法与自然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数学教材第七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出示口算题目。师:(出示课件)左边的学请算第一组题,右边的同请算第二组题,时间20秒,谁算得快。第一组第二组113+60=113+59=276+100=276+98=364-100=364-98=376-200=376-199=2.引导学生在计算中现“秘密”。二、学习新知,探索简便法。1.探索113+59的简便法。(1)教师板书学生的式。师:这是一些同学的计方法,你看明白了吗?他的想对吗?你能重复一下吗?(2)教师演示课件。①113+59=113+601=172②113+59=112+60=172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六年制四册23面例3、例4。【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加法法则,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尝试题。教师让学生先口算下列各题:6+7,5+6,6+9,8+5,36+23,52+27,62+30,40+60,1+5+5,1+7+6,1+4+8,1+9+2,1+3+7,1+4+9,1+6+8;后要求学生看式答问:下面每道题中哪些数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它们的前一位相  相似文献   

18.
师:(多媒体出示)23减2得多少?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得1,再算20加1得21.所以,23减2得21. 师:如果把减数"2"改成"7",该怎样算呢?请用"23-2"的口算方法做这道题,看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魏芳 《江苏教育》2012,(16):53-54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09页的"回顾与整理",第109~110页的第1~7题。【教学过程】师:(课前贴好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师:课前,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了一个圆,并进行了自主整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相似文献   

20.
57+28=85【教学实况】这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教学片段。教师出示例题:57+28师: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学说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生1:我是先算57+20=77,再算77+8=8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1的算法,并与学生共同点评该算法。师生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行,而且简便,是个好方法。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有,有”,顿时又有好多手高高举起。生2:我是先算28+50=78,再算78+7=85。生3:我是先算7+8=15,再算50+20=70,15+70=85,所以57+28=85。生4:我是先算50+20=70,再算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