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是求知的源泉。而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6.
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师道典范。《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它伴着我走过了十几个教育春秋,引领、指导着我去做一个教育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明确、教育艺术成熟、教育方法科学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是,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爱它的,喜爱它的人又赶不上以它为乐的人。这是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它启迪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热爱教育,意味着把教育当科学,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热爱教育,还意…  相似文献   

7.
《论语阳货》中,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之后,自然就会找到怎样取得好成绩的秘密。兴趣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我们求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记载有孔子对快乐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誉满欧美的著名学者、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这本畅销书,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意识的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孔子及犹太教育思想为切入点,以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依据,对孔子教育思想与犹太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而古典时期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作古2500多年,但他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素质教育仍有借鉴的价值。孔子的学习观,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倡乐学的古代教育家。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刻苦学习固然是好的,但不如乐学更佳。把读书当做苦差事,是学不好的。只有把读书学习视为人生的快事,怀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给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马丽芳 《考试周刊》2009,(30):212-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感悟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对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主张"好学、乐学",正如《论语·雍也》中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教师如何使学生从不想知→想知→好知→乐知呢?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首要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杨准 《湖南教育》2002,(5):27-27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孔子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强调学习应以忠心与信用为主。怎样进行品德修养呢?他认为要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之”(《学而》),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不要与没有道德的人交往,有错误一定要改,“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同时,他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要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一定的规范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6.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是求知的源泉。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17.
马腾 《学周刊C版》2014,(3):106-106
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热爱的情感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讲授,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读。那么,如何使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布局构思的缜密,语言的含蓄隽永,感情的饱满真挚呢?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论语》中也曾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不同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