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学考试中常会出现考词语细小区别的题,汉语“除了”只有一词,而英语却有几个(exceptexcept forbesidesexcept that),且用法完全不同,下面试加以分析: except 除……之外(所除之物不包括在内) eg He gets up early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星期日外他每天早起。 eg Nobody was late except me. 除我以外没人迟到。 besides 除……之外(所除之物包括在总体之内) eg Five others were late besides me. 除我之外还有5个人迟到。 注:except后除接名词外,亦可接从句。 eg My papers seem to be everywhere…  相似文献   

2.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I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白皮黄心的鸡蛋词,无须向英语世界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这些脱胎于汉语的鸡蛋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除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或者豆腐(tofu)之类绝无仅有的称谓,再挑拣几个有中国气质、代表华夏气派、并影响全球当代生活的鸡蛋词。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1981年第6期刊载了两篇关于《花城》的质疑和答复的文章,涉及的问题之一是“花卉”一词。秦牧同志说:“词语的应用范围,有时比它的严格定义要广泛些。”这话一点不假。语言发展反映在词义变化过程中的事实,就正表现出了词义与词的使用有时并不是处于绝对等同的关系。诚然,“卉”的本义是“草”。《诗·小雅·出车》:“卉木萋萋”。毛传:“卉,草也。”《尔雅》:“卉,草”。郭璞注:“卉,百草总名。”但是,到《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却是:“卉;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可见,词义已经有了变化。“多指供观赏的”一语,就对“卉”的含义作了限制。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但,人们平时所说的花,实际上多数是指能开花以供观赏的植  相似文献   

4.
一、英文“Logic”众所周知,现今“逻辑”一词是英语“logic”的译音。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1853-1921)在《穆勒名学》(1903译自穆勒的《逻辑体学》一书)中首次用逻辑二字作为英文logic的音译。但他在书的按语中说:“逻辑最初译本为固陋所及见者,有明季之《名理探》,乃李之藻所译,近日税务司译有《辩学启蒙》。曰探、曰辩,皆不是本学之深之相副。必求甚近,姑以名学译之,”可见严复并不主张音译“logic”,而主张意译“logic”为“名学”。不过首次把“logic”译为“名学”的人却不是严复,“名学”一词最早见于1824年(清…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论述了“逻、辑”二字的古义和“逻辑”一词的引进,然后分别介绍了现今“逻辑”一词的涵义和世界主要语言中“逻辑”一词的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或遣词造句时往往容易犯用词不当的错误。例如在英语中“fire,flame,conflagra-tion”都是表示“火”的意思。当他们把“这屋里有火”译成英语时,有一位学生便译成:“There is a conflagration in theroom.”这个句子正确的译法应该把“conflagra-tion”改成“fire”。从用词的场合上来分,英文单词可分为“学究词”(learned word)与“通俗词”(popular word)。通俗词用于日常生活与普通会话,凡是会说话的人都要用到它,文盲也知道使用。这种属于大众而不是属于某个特定阶层的言词,称为通俗词。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有时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或单调,需要用到一些“替代词”。而有些“替代词”必须露脸,它们是one,it,that。本文就这几个“替代词”何时“露脸”,做一浅析。一、“替身词”one的“露脸”1.one可用来代替前面所提到过的同类事物,但不是“同一件”,具有泛指“某一个”的性质。例如:  相似文献   

8.
’度量’词(measure words)在英语中并不构成词类,它只是用来度量名词以及表示事物、动作单位的一种手段。英语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可以用’数’来表示,一个,两个等。如:one horse (一匹马) two horses (两匹马) 如果我们强调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总量时,也可以用’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看一道中考题: --Do you like reading th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written by Wu Chengen ?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进完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语言也随之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的“之乎者也矣焉能”这种文诌诌的语言已被人们当作“古典文学”来欣赏、学习和研究了。汉语如此.英语的变化又何独不然。英语书面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口语也是如此。口语的使用极不正规,最容易混淆,张冠李戴。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这些非英语国家的人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或听英语时,往往未能正确掌握、理解英语口语中这种不正规语言的表达法。人们不可能只从正统教科书中学英语。虽然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11.
12.
姜一平 《英语沙龙》2011,(12):22-23
2011年8月10日凌晨,中国航母平台“瓦良格”号出海试航。《中国日报》有这样的报道:China’s first aircraft carrier set out on a low-profile sea trial Wednesday, its first journey under the Chinese flag (周三,中国第一艘航母低调出海试航,开启了它在中国国旗下的处女航)。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常见带有颜色的词,它们的用法及含义并非千篇一律。如果不加分析,直接就字面意义翻译就会出“洋相”。只有通过长期积累,并结合实际,分析其来源,进行联想,才能真正地理解颜色词在不同词语中的内在含义。white(白色)英语中表示“白”的词不一定都有white的意思,而带有white的词语并非全译为“白”。如a white lie这个短语中的white是什么意思呢?谎言还能“清白”,“无罪”,“天真”或“单纯”吗?其实a white lie指的是“不怀恶意的谎言”。例如,姐姐会对妹妹和妹妹的男朋友说:“你们俩去看电影吧。今天晚上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谢谢”。她知道他们两个人想单独出去,邀请她不过出于礼貌,所以她以有事做为借口。这就是a white  相似文献   

14.
"喝汤"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饮食习惯,但在英语里,"喝汤"变成了"吃汤",即习惯上说成eat soup,而不说drink soup.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因为西餐里的汤一般很稠,汤里有奶油、肉、蔬菜等多种东西,没法直接喝,必须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因此在各种媒体上“建国”一词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使用“建国”一词的本义绝大多数是专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如“庆祝建国50周年”、“建国以来”、“建国50年来”、“建国前夕”、“建国初期”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极不严肃的。“建国”一词是指建立(开始成立)国家。最早可见于《周礼·天官·家宰》:“推王建国。”目前,各种媒体所称“建国”之“国”,当然指的是我们中国。而中国的含义又是如何呢?《辞源》对“中国”解释为:上古时代(又称“远古时代”,指没有文字以前…  相似文献   

16.
唐子庄同志:你来信询问:“必须”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词?现将我的看法,简述如下:一般说来,“必须”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作用,作状语,表示“一定要”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7.
刘涤泉老师:要弄清“特别”一词究竟属于哪一类,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的兼类就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特点,但它的词汇意义政基本上不变。“特别”一词就属于这种兼类现象,它既可作副词,又可作形容词。如果作副词,就是虚词;如果作形容词,就是实词。如“今天小军起得特别早”一句中的“特别”,修饰形容词“早”,表示“非常”“与一般不同”的意思,作副词。而“小军的脾气很特别”一句中的“特别”是“谓语”;“他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一句中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捕蛇者说》所引孔子“苛政猛于虎”一语,课本注:“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并说柳引此语“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下册)注:“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凶”。七九年版《辞海》于“苛政猛于虎”条下解为“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并把“苛刻、烦细”作为“苛”的一个义项,书证是《汉书·高市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上对于“苛政”的种种  相似文献   

19.
克隆(clone)一词,常在生物学和医学文章中出现。近代,单克隆抗体的生产,“生物导弹”的开发以及“靶弹疗法”的逐步实用化,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鉴于中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要求,现就克隆一询作一简单介绍。克隆,又称无性系,或无性繁殖系。此词源于希腊文,表示用离体的细枝或小树枝增殖  相似文献   

20.
8月2日来信收到,因家中有事,迟复为歉。“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知识),不但汉语中没有这个词汇,希腊文中也没有。1830年左右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Comte,1798—1857年)在将学科分类时才用这个词(Science)来代表将研究对象分为众多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去研究的学问,与众学科统辖的学问(philosophy)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