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1.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以好奇心为切人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生认识自然数“1”时,有的学生列举出1个书包、1支铅笔、1个小组、1盘苹果……随后我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3.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积累经验、形成表象,夯实"数感"基石;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心手相牵,搭建数形桥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感受过程,发掘"数感"源泉;纵横比较、寻求联系,提高"数感"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对数学的直接感觉,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师要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文章从联系生活经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巧借数的运算,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叶青 《江西教育》2010,(5):36-37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也是一种对数和运算的直觉。学生获得数感,不能光靠教师讲解,而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即经历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淀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11~20的认识”并不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课标把"数感"摆在十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的"数感"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寻找各种着眼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场景。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人对数的一种感悟,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数感的建立,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注重结合生活,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活情景,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可爱、可感、可用,从而激发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林仁增 《新教师》2020,(2):42-43
数感是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基本素养,体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觉进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意识。当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会在已有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桥梁,尽力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实际价值。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数感是实现学科素养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借助生活体验、动手实践、观察对比、估算习题四种常见策略,不断启发、培养、发展和优化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确切地说数感代表着不同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和生活的基础。但数感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本文将从数感培养策略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数感;在比较估算中发展数感;在交流表达中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知识经验还未成形,正是培养数感的最佳时期。对于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简单的生活入手;二是从数的比较入手;三是从动手实践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体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学生有了良好的数感,学习数学时才不会害怕,才能喜爱数学,进而学好数学。低年级学生才接触正式的数学学习,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就要致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立足生活、动手操作、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喜爱学数学,从而学好数学,是低年级数学老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海凤 《林区教学》2012,(12):73-73
数感首先是一种感悟,儿童的感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让学生能体验到数概念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把握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人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正是针对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这种倾向提出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如:通过联系生活、实践体验、动手操作、猜测、综合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可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数数,如“妈妈在银行工作每天都要数很多钱”、“妈妈买菜时要数数“、“想知道全班同学有几个要数数”、“数生字笔画要数数”等。接着,请学生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忠华 《考试周刊》2012,(89):59-60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有关知识,学生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训练数感等,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