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而不满足于单纯地存在的存在物,这便有了"作人的意义"。人是"作"出来的,"作人"即being human,不是动宾词组,而是系表结构,"作人"即"为人"、"是人"、"成为人",就是追求自己成为人。只有"人",才需要作和追求;作,而后有人。"作人"是与生俱来分派的一项任务,不得不作。唤醒对"作人"的全面的认识,应当向超验性开放,既承认人的生命的高贵性,也承认其脆弱性。作人意味着"被认识"、"被需要","我被思考,故我在";作人就是"被需要","我被需要,故我在"。人类关于自我的形象支配着自己的命运。赫舍尔将作人的根本方式概括为:珍贵性、独特性、机缘、非终结性、创造事件的能力、独处与群居的两极性、互惠、感通神圣等八种。"上帝"是与"有意义的人"相关联的,"上帝"出于对存在的关心和可施予的关切,力图把人吸引到此意义之中,信仰对作人是非常有助的。恢复"作人的意义"是必须的。作人,为人,是人,成为人,由"是人"组成的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作人,既是自己的福音,也是所有人的福音。  相似文献   

4.
知识,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人性内涵。从知识的接受过程来看,没有主体的理解、体验、内化,被赋予自身的人性内涵,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本身也就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表现出来,人与对象的感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就是知识的全部内容。从内容来看,知识包含人与对象之间的认知内容、人对对象的情感内容以及人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行为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知"、"情"、"意"。知识的人性教育价值就表现为对人本身的"知"、"情"、"意"的发展价值。但是,"知"、"情"、"意"总是通过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融合在知识形式中,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中共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践和体现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把人"抽象化"、"理性化"不同,卡西尔从人的现实文化活动切入,以"主客相统一"为前提,运用"符号"将人与文化相联结。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在创造文化活动中成就"文化的人"。卡西尔对人的问题的追问,最大的变革在于思维方式的嬗变,他以"生成性"思维替代"预成式"思维,以"功能性"人本质替代"实体性"人本质,从而在人学理论研究中展开一个全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大同方言中,有不少特殊化的词,常见的"儿"化、"佬、鬼、猴"外,还有缀"货"等。"货"由指物的中性词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是"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所以大同方言中把那些违背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孝悌忠孝勇"的人,称之为非"常人"行为,逐渐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转化为"货"了。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意识形态体系,它倡导"以人为本",强调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育人、激励人;企业文化需要创新,其创新的价值取向亦是"以人为本":创新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是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把人"抽象化"、"理性化"不同,卡西尔从人的现实文化活动切入,以"主客相统一"为前提,运用"符号"将人与文化相联结。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在创造文化活动中成就"文化的人"。卡西尔对人的问题的追问,最大的变革在于思维方式的嬗变,他以"生成性"思维替代"预成式"思维,以"功能性"人本质替代"实体性"人本质,从而在人学理论研究中展开一个全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唐甜 《文教资料》2010,(36):171-172
如何使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才,向来是灵魂工程师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作者就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的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不同心理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人"、"健康人"、"优秀人"、"和谐人"和"社会人"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人文关怀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即在人的内在方面,注重对于"人"本的弘扬,突出"众生为本"、"以人为本"和重视人的"心",体现为对于众生的服务意识、对于人本身的生命意识和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在外在层面,注重对于"文"明的追求,分别从弃恶从善的道德追求、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和人佛平等的境界追求等论述;"人"、"文"对现代和谐社会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琦 《教师》2014,(32):111-111
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由"学会"到"会学",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积极策应由"教育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陈军 《上海教育》2013,(1):58-60
目的是构建"我→我"教育的心理图式 理想的"我"是"我"之人生高境界;现实的"我"是有着多种错误过失的成长着的生命体。"三省",就是理想的"我"对现实的"我"的吁请、提示、警诫、促进。 孔子极为尊重人性、个体以及个性。孔子始终对人不悲观,因此始终把人的进步放在理想的框架中去构思,坚信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成长的。这,就是一个教育家对"人"的一个大判断。因材施教,看起来是教育策略,实质上是着眼于每个人的个性实际,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确定,是对"人"能够发展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德育“回归人”的可能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归人"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追求的重要理念之一。"回归人"是对历史上影响过高校德育的神本、物本理念反思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的体现。"回归人"不是简单地回归人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道德属性,而是回归每个人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回归人"的高校德育一方面需要确立理解人、关怀人、服务人的实践理路,另一方面更需要把发展人作为高校德育目标归属。  相似文献   

15.
自科学发展观之"以人为本"提出以来,国内学界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其中,针对"以人为本"的"人"之含义问题,学界形成了"类存在意义上的人"、"人权意义上的人"和"无产阶级执政理念上的人民"这样三种有代表性的论点。细品之下,每一种观点都有着可以磋商之处,抛砖引玉,略加述评,以求教于学人。  相似文献   

16.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和平文化"为核心,倡导"多元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源于生态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人与其自身超越"观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大学生所关心的但又经常感到困惑的"人之是""、人之思"、"人之识"、"人之群"、"人之问"、"人之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理论教学,做到人文关怀与理性解惑的统一,不仅可以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有利于大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龚翠英 《广西教育》2012,(15):24-26
"现实的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个人观,包含"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这一思想为我们当前针对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他揭露了造成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批判了"人之道",呼吁回归"天之道"。老子的"天之道"不仅具有客观性、超越性,而且具有价值规范的意义。它具有均衡公正、利而不害、知足谦让的特点。"人之道"具有二重维度,即以"天之道"为价值标准,将"人之道"区分为现实形态与理想形态。"人之道"现实形态的产生,源于其对理想形态的多重背离。老子批判"人之道"的目的,在于确立以"天之道"为核心的社会分配原则,倡导合理的平均主义,对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津方言风格独具,韵味浓郁。本文结合天津地域文化特点,对"卫嘴子"、"白牌儿"、"人五人六"、"惹惹"、"shun鸟"、"膀大力"、"歪脖蜡"、"鸟食罐儿"、"大尾巴鹰"、"套白狼"等典型的天津方言词语,进行词源理据和语用特点的探索分析,以显示天津方言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