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犹太人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智慧者,他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一、挖掘有趣的写话资源。让学生感受写话的“甜”周益民老师曾执教过《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颠倒歌这一奇特的民俗儿歌本身的趣味性让孩子兴致盎然。周老师又通过相声的逗、捧、衬词、说唱节奏、家乡话等各种形式引领孩子诵读出颠倒歌的趣味后,接着就是让孩子自由创造,享受“颠倒”的趣味。因为加了“趣味”这一勺甜甜的“糖”.  相似文献   

3.
陈夫平 《考试周刊》2012,(54):60-60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这实在让我们彷徨。不仅是我,恐怕对于所有站在讲台的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容回避且不易回答的课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一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会引人人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课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滚滚江河。现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堂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可以如诗般抒情,可以如画般美丽,也可以如歌般动听。那么中学语文课堂该如何再现灵动、形象、生动、深刻的本来面目,给学生一个魅力四射的课堂呢?我认为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和谐课堂是极其重要的,它将有助于学生有效而积极的学习并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生成,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嗜好。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有了这种认识,学生怎么能不喜欢甜如蜜的书本!因此,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只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嗜书如命,否则,生活就失去了滋味和意义。一、拈花惹草,酿出甜蜜,招蜂引蝶语文阅读,要强化学生语文灵性的培养。数学枯燥,没有人情味;物理抽象,空洞虚幻;政治刻板,教条中庸……而语文却是一笔一画,一吟一诵,一停一顿之间奇趣顿生,奇妙无穷;细微处,柔软细腻,触之可感,嗅之迷人,引发美丽的畅想。"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流传得很广,据说他们在孩子洗礼的时候,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舔。孩子感到书是甜甜的,由此喜欢上了读书。被这一浪漫的细节所打动的同时,也为犹太人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让孩子的阅读从"甜蜜"开始,从  相似文献   

7.
徐芳 《江苏教育》2014,(9):75-77
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  相似文献   

8.
在古诗教学中,怎样发掘诗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我的办法是:"一诗一画一曲",即每教一首古诗,把诗与画结合,诗与曲结合,使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艺术美的感染.教《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学生释题、释关键词、串句、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暮春时节农村儿童扑蝶图,并把这幅图画下来.然后,举行诗画评论会.学生一边吟诗,一边评论贴在墙上的画.有的说:"这个扑蝶儿童的头发不象古代孩子的.不应该扎成羊角辫,而要扎牛角辫,也可以在脑顶上扎个象毽子一样的辫."有的说:"诗中说'树头花落未成阴',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除却浮华,回归本色;语文教学要摈弃定势,放飞个性;语文教学要解构文本,凸现人文;语文教学要淡化获取,激励创造。●语文教育是一首诗,一首动态的诗;语文教育是一幅画,一幅馨香的画;语文教育是一曲歌,一曲醉人的歌;语文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动心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吴海宁 《师道》2009,(3):29-30
这是吴老师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它是诗,是歌,是画,是梦。为了这“第一堂课”,吴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篇充满诗意的演讲词。他要让他的新学生在新的学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全新的感受,他要用他诗一样的语言,带领新弟子走进神秘的语文世界。吴老师是有心人,他将本学期语文课本的内容巧妙自然地且合在这篇演讲词里,让他伯学生未读其文先感受文之美,领略文之韵。  相似文献   

11.
李淑英 《江苏教育》2008,(14):60-62
有一个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流传得很广,据说他们在孩子洗礼的时候,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舔,孩子感到书是甜甜的,由此喜欢上了读书。被这一浪漫的细节所打动的同时,也为犹太人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让孩子的阅读从“甜蜜”开始,从此与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一生相伴。  相似文献   

12.
回归     
我发现33班有一个笑起来特别甜的女孩。第一节课,我经过她的课桌时,她笑眯眯地让我看她画的小猫,我便记住了她的名字———李盼我是个爱笑的人。一开始她对我笑时,我很想还她一个微笑。但那是在课堂,我记得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对我说过:对学生千万不能露笑脸。也许他怕学生不在乎我这个爱笑的大姐姐吧!反正我恪守了那教诲尽量绷着脸,让自己习惯不微笑。以后,每次看到李盼的笑脸,我都低下头,装作没看见,我害怕我的故作严肃与她甜甜的笑脸相撞。一次,我让同学们自己练习画小动物。在过道间来回查看,我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文具盒都贴着一些小卡…  相似文献   

13.
一、巧于兴趣引导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位。我们应让学生知道书是甜的,书是美的,要把读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犹太民族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俗,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在书页上蘸上蜂蜜让婴儿去舔。他们就是有意识的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书是甜的,书是个好东西。有的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书不感兴趣。我想这就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了。“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妨来一次“亲作者,爱作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89年,我中考结束。填报师范志愿,是父亲一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美的: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特级教师盛新凤所崇尚的"和美教学",更让我们明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应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把语文学活了,学美了。  相似文献   

16.
书是甜的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lt;圣经&gt;,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让孩子去吻&lt;圣经&gt;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17.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18.
    
味觉中的甜,大家都品尝过,但那只是甜在嘴中。真正甜在心里的感觉,大家都品味过吗? 很久以前的一天,我在一本图画书上看到过一幅名为《甜》的画。画的内容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雨天,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行走;孩子的一手扯起自己的外套,将自己和妈妈的头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美的: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特级教师盛新凤所崇尚的“和美教学”,更让我们明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应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把语文学活了,学美了.  相似文献   

20.
姜西良 《考试周刊》2013,(40):43-44
<正>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规矩:当孩子还在哺乳期时,父母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自此孩子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一个多么纯粹而高尚的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书是甜的"的理念,怎样让孩子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