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彩色图文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好的彩色图文书不仅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审美之旅。如何准确地把握"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心理,艺术地呈现出版主题?如何恰当处理文字和图片的关系,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彩色图文书的出版流程,确保图书进度和质量?这些都给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说来,彩色图文书的编辑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1996年山东画报社《老照片》的出版,带动了一系列图文书的出版及销售热潮,有人宣称,“读图时代”到来了。在过去的十年中,图文书的出版势如破竹,但因其作为新事物,发展尚无规律可寻,其负面影响日趋凸现。本文就试图梳理一下十年来图文书的发展脉络,以分析图文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一些此类图书发展的规律。一、《老照片》开启的“读图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可以从DVD、电视、互联网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图像传播中获取信息,后者可以统称为“读图”。有调查显示,我们今天所掌…  相似文献   

3.
阿我 《出版经济》2004,(1):23-23
去年是图文书的一个高烧年,今年,这场烧退了不少.快船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海湾.阅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书也是近年来出版的热潮,但什么是图文书却没有一个明晰的说法,绘画、摄影加上文字都可以叫图文书.图文书不拘一格,许多"文配图"、"图配文"也都加入到图文书的行列.出版者给书配图似乎商业的目的多于图书品质的考虑,一些不伦不类的图文书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图文书"因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时尚而成为图书市场的香饽饽,以至于造成了出版市场"无图不书"的潜规则。实际上,在图文书热销的背后也暗藏着危机,一些假冒伪劣、盲目跟风之作甚嚣尘上,造成了图书市场的混乱失序.甚至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规约、误导乃至扭曲。因此,本文针对图文书中的几种“图一文”关系进行冷静的辨析与思考.以期引导图文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让〈读者〉御风而行》为教学案例,分析了三代书的演进历程,以关联比较的形式,启发编辑出版专业学生了解图文书内在的阅读机理,从而掌握图文书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6.
郝建兵 《出版参考》2007,(9S):17-17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图文书逐渐占领了书架的大量空间。图文书使人们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传统的“读字”阅读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徐雁 《中国编辑》2006,(6):82-84
提出编辑要“观书”,而不能只“读书”,是出于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因为务实,所以才向天天活跃在图书市场经济中的职业编辑们,提出“观书”的建议,而不是“读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图书通常只包含某一种我们习已为常的因素。如,一本医学书,我们只会获得一定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知识,不会去奢望获得的文字叙述上的愉悦。即使在读图时代,图与文也只会各有侧重,两种因素不可能同等地作用于我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读图的烦心     
前几年就听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 但不太相信。心想,“左图右史”,古已有之; “看图识字”,由来已久,“绣像”、“全图”、“出相”的花样见于小说,“读图”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一定要另立一个“时代”,不过是学人标新,商家炒作,想让那些有图的书籍卖得好一些罢了。不料,这回不是空论, 短短几年,书籍里的图片竟铺天盖地而来, 好像不读图就跟不上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正像这首老歌唱的那样,不知不觉中,“读图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了解背景,就只能看看热闹。正当图文书在市场中潮起又潮落的时候,我们上海辞书出版社真正进入了“读图时代”。这几年,我社的图文书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而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是煌煌巨著《辞海》彩图本,还是轻巧诱人的诗词文曲诵读本,都是如此。我社图文书的第一个特色是以文领图,以一种既有的著名文本带图,或策划一个鲜明的主题,图文结合,加以表现。这就与画家、摄影家个人作品集之类的“纯图文书”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3年前出版的《诗与画·唐诗三百首》,依托“唐诗三百首”的既有著  相似文献   

12.
冯雁 《现代出版》2003,(3):14-16
常逛书店的人或许已渐渐感觉到书正在"变形":开本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32开,封面色彩越来越缤纷多样,护封、腰封乃至书签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的"附件",原先满是文字的正文现如今呈现出图文并举的趋向,整个页面的空间布局不断地给人以"别出心裁"的感觉.图书已悄悄地开始了形式上的革命,装帧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封面制作,它已融入图书的整个策划、编辑程序中.于是,近年在新闻界或出版界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读图时代".在信息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视觉信息风头正健,西方期刊业称现在是"浏览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纷纷举起"读图"大旗,呈现出视觉化倾向.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4.
图书本来有二义:图与书。而且是先有了图,而后有的书。由图到书,人类是经过了象形思维到抽象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升华的。但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出现了返祖现象,有图的书又充斥市场,有人甚至断定,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读图的时代”,不知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相似文献   

15.
“文库”作为系列图书出版的一种形式,在我国20世纪初叶出现以来,为积累我国的文化成果,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探索“文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研究“文库”的编辑出版规律;我们按照历史的进程,对我国文库编辑出版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做了简单的归纳和分析。一、“文库”概念的由来现代许多大型系列书冠以“××文库”之称,而我们遍查清代以前的古籍,未见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读者对图书阅读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图书编辑出版若是不能积极寻求转变,将会陷入经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及其对图书编辑出版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分析了图书编辑出版转型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图文书在如今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陆相比,我国台湾省出版业在图文书方面的特点突出,出版机构专业化,内容设计风格清新,有独特的编辑思路,而且更具活力和生机.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省图文书出版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希望对大陆的出版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白荧 《新闻窗》2005,(6):43-43
一次,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他问道:在这个以“读图”为主的时代里,你们创造“图”的人,尤其是生产影像的摄影记者读书吗?读些什么书?  相似文献   

19.
李云 《采.写.编》2023,(7):123-125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决定了读者接受度和市场口碑,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也是铸就经典佳作的必由之路。很多出版社一味求新、求快、求热度的编辑出版思维实际上远不及网络出品速度,回归图书出版业本质价值体系,深耕细作,才是守正创新、提高竞争力的先决要素。那么如何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也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以上这些,结合图书编辑工作经验,提出图书编辑以“读者>内容”确保内容价值守正创新,以“校稿+组稿+审稿+鉴稿”为基础框架,以“专家评审≠业务会审”评判市场接受,以“前端反馈=鉴稿标准”再审循环再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郑樵《通志·图谱略》),古代学人图文并重,一向“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作家)应该多画少写”。至当今读图时代,图文书遍地开花,儿童图画书更是如此,在书业市场上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