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先生所言元剧“思想之鄙陋”,一方面指其各种非“崇高”的思想与西方传统悲剧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也指其在具体构成上多元乃至矛盾,缺乏单一或统一。其实,从技术层面出发进行研究,可发现元杂剧的思想结构呈复杂甚至混杂的叠合状。  相似文献   

3.
赖特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结构方面的突出变化的研究,提出了他的阶级结构理论,即12种阶级地位构图.在此基础上,他运用定量的、实证调查的方法,通过对美国和瑞典的比较,展开了对阶级结构中的家庭的阶级构成的研究,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家庭阶级构成的较为深入具体的结论.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对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独特性质:“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和“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分别与郭沫若前期历史小说和茅盾历史小说的性质相对比,认为此文本为后二者两重性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故事新编》对“彼岸”理想世界的超越性追寻和对“此岸”世俗性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初兴期10部历史传奇的形象复现及结构模式入手,指出这些小说及其余《西游》、《封神》、《金瓶梅》等,都在乱世的背景上,以放纵与约束为中轴建立“君-臣-寇”的人物体系。该体系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书写了市民阶层徘徊于儒家传统与自身欲望之间的矛盾心态。小说正是以这一心理范式,逐步构建了中心人物及其辅佐及其其他人物。同时,中心人物的身分在“君-臣-寇”这一三角结构上移置变换,以空前的人物循环最终建构起了整个文本;进一步地将整个初兴期章回小说也纳入了一个大文本中  相似文献   

6.
边丽君 《文教资料》2014,(17):15-16
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相似文献   

7.
陈露 《文教资料》2020,(5):194-196
课程设置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障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东部地区六所招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地方高校,基于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文本分析。目前,各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置趋于一致,课程类型设置不完整、学分比例分配不合理。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亟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海量增长的文本资料成为质性研究者开展研究的数据宝藏,但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海量中文文本数据的有效分析方法尚待突破。文章率先在质性研究范式中使用了以结构主题模型(STM)为代表的人机协同方法,对某大学在线教学效果评估的课堂观察记录数据展开文本挖掘。以教学评估研究数据分析为例,完整呈现了在教育质性研究中应用STM进行数据挖掘的四个步骤,并分析了其在挖掘海量中文文本资料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尝试有助于解决教育学科甚至人文社科领域内海量中文文本在质性分析上的固有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美等国都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和美国春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了体育师资培养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交往风行.在众多的网络交往媒体中,网络游戏这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是网络游戏中最具代表性、最吸引人、也是最具有争议的游戏形式.本研究选取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为研究对象,对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参与者的构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作为整个互联网络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网络游戏空问的相关研究将成为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从元杂剧文体内在构成看,无论是偏于抒情性还是偏于戏剧性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体现了一种以情为旨归的诗化情趣.这种优美"剧诗"的特征乃是元人观念中普遍存在的以曲为本位的倾向所决定的.由于秉承诗性传统,追求诗化情趣,形成了元杂剧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沅水中上游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特点的分析,揭示了本地区现存主体少数民族(苗、瑶、土家、侗)分布格局早在商周时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党章与党的先进性关系极为密切:党章规定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党章及其建设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性特征,党章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性法规保障。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过程,既是党章建设过程,也是深刻体会党的先进性及其重要性、实践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先进性和规范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晏殊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政治上官位亨通、少有波折的文学家,虽然他的词里很少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晏殊有这样特殊的政治身份和经历,所以他的词里还是会透露出政治家的个性,使他的词具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为不司唱的次要脚色,主要扮演性格恶毒、乖戾、淫荡、滑稽的女性。搽旦脚色的出现是元杂剧旦类脚色不断丰富、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纷纭繁复的市井生活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有重要的结构性功能与舞台排场功能,其司职与净等其他脚色有重叠之处,尚处于由人物类型向脚色过渡的状态。搽旦脚色在实际演出时的复杂情形,说明元杂剧在脚色称谓与扮演方面尚未形成定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生命熔铸的不朽诗篇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乃至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其创作观其诗人之品、之志、之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走近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石巢传奇四种>的具体内容来看,阮大铖的思想中具有万能的功名观、混世的生活观、积极的现实观和复杂的情爱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试析元杂剧历史剧的情节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历史剧的情节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最典型的有:"忠奸斗争"模式,"帝王爱情"模式,"发迹变泰"模式,"贵者负贱"模式,"报恩报仇"模式,"伦理道德"模式等。这些模式能典型、集中地映射出社会习俗、价值取向,烛照出时代的情绪、兴趣等。  相似文献   

20.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元人的杂剧的题材内容、题目正名、宫调名目、曲牌沿用、套曲联缀、集曲格式、角色行当、演唱形式以及“末上首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或产生于杂剧的创作之时,或产生于杂剧的流传之中,使今日所之元人杂剧尽管零碎但却是实实在在地留存着宋元南戏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