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是两种伟大的美学理论。古希腊和谐美偏重形式,中国古代中和美偏于道德内涵。在对美的追求上,和谐美重外在规范,中和美重内在修养。两种伟大的理论各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对二者比较不仅可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当代美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悲剧意识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此,从先秦始,中国学就与悲剧精神密不可分了,以“悲音为美”成为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一个显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美学发展史上,古希腊不愧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从整体上看,它格外注重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追求自由和谐的美的理想,可以说这是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而与古希腊时代基本处于同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先秦时期,也把中和之美作为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个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敦煌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中国西北地区多民族的审美情趣,但其主体美学意识,是中印和佛道美学意识的体融。佛道美学意识,是中印古代美学意识的突出展示,都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再现具体物象的具象美学,或以数学形态的点、线、面表现情思的抽象美学,都是超越物象与形式的局限,寓意于象,以象尽意的意象美学。同时又能不同程度地容纳具象美和抽象美,请看东西方抽象、具象、意象艺术源流的比较与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美学的古代形式观念之总体特征是一元论,它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其结果可以表述为“美=形式=数”。它涵括了数理形式(毕达哥拉斯学派)、绝对形式(柏拉图)、形式质料说(亚里士多德)、内在理式(普洛丁)四个环节,最终在形而上学领域中消除了本质和现象、理性与感性、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对立。古代形式观念是西方哲学美学一切形式观念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7.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博 《初中生辅导》2006,(11):19-20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其对居室“陋室不陋”的描绘,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平乐道的生活情趣,从而赢得了古今文人志士的青睐,被人们广为传颂,同时,在美学方面,也是一篇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好文章。它无论在形式上或是内容上都体现了人类崇高的美学倾向。同时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心理和美学追求。一、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纯朴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要求,春秋时的老子、庄子就崇尚自然之美。主张人类社会回复到自然之美,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陋室铭》中,作者用“…  相似文献   

9.
人生论美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美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人的生命活动与艺术的生命精神”、“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美”、“文化理想与艺术—审美境界”。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审美、艺术、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国现代美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桔颂》是屈原的一首咏物抒情诗,体现了屈原创作中的美学追求,即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完美结合,情感美与理性美的有机结合,优美与壮美境界的共同呈现。桔树也是屈原人格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中,屈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审美形式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本从分析其对“审美形式”一词的特殊规定性入手,探讨马尔库塞对学艺术的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并试图纠正学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2.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 ,它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 ,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 ,才能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文章拟就苗族爱情悲剧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海春 《成才之路》2020,(9):106-107
生态美育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是教育领域顺应时代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尝试,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态审美素养。而语文课堂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采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我和谐的教学策略开展生态美育,达到落实生态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的审美越来越受到美学界的关注,要使“天天如此”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审美心态的养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唐人的宏博襟度和美学转型的特征。对现实性美学精神的弘扬、对文学审美性质的重视 ,构合为杜甫美学思想的两个重要层面 ,涉及到审美创作、审美鉴赏、审美理想、美学史观等多种领域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以其独特工具材料、艺术形式和表达方法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独具的题款形式成为东方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审美的功用性视角揭示这一艺术不同凡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天性喜爱游戏,游戏精神与儿童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戏精神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项重要审美内容,是形成儿童审美态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快乐欢愉、自由恣意、趣味幻想是游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相互融合,尽展着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游戏精神的审美特征,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情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而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美育还理所当然地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让幼儿教育自身立美,让幼儿教育成为美育,培养出美好的人,是幼儿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审美和艺术的功利性、审美形式理论、新感性、艺术自律等观点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 ,规范和引导了现代美学思潮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20.
审美道德功能的内在机制问题,是审美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论界认识还比较含糊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美与善的相互联系、情与理的相互沟通、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作用是审美道德功能产生的内在根据。而审美主要是通过以美养性,以美载德,以美导善,以美消恶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其道德功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