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金朝时期,荐举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金朝时期,荐举制度在前期萌芽,中期形成和初步完善,后期延续和进一步完善。金朝荐举制度存在岁举、自代举和特举三种形式,对被荐举者限定的标准是德行与才能,对举主的品级和所举员数有一定限制,对举主责任有明确规定,在程序上有严密的安排。因此,金朝通过荐举制度选拔了人才,加强了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2.
钱苗灿 《中文自修》2003,(12):47-47
在我国奴隶制时代,由国王、诸侯根据自己亲属的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官吏,而且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这种官制叫做“世卿世禄制”。到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开始选拔官吏,例如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定官爵高下:某些“士”也靠游说上书和向诸侯自荐取得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3.
自三代至明清,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大致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检讨,总结其参考价值和历史教训,对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征途中选人用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入主中原,其自身文化和风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及至北周。统治者更是崇尚儒学,并用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对于政权的巩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先进文化的延续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之时。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各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较之于周期的西方,有先进、完善得多的科举考试以选才用人的制度。但在近代化过程中, 这一制度被西方借鉴并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需要的文官制度。 与此相反,由于专制的政治体制、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等的严重局限,这一制度在我国却衰亡了。比较中西迥异的这一现象,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金银 《新高考》2006,(5):64-67
[学法点津] 1.本剖趣主要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赋税制度是重点。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重要制度的利弊得失的概括和总结是难点。  相似文献   

8.
徐育 《考试》2011,(9):42-44
历史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谈到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古今中外,尽兴探讨;地理从宏观上的怎样复习,到微观上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示意图如何用,既概括又具体;政治主打“时政、教材知识与方法”的结合,从当下时事到主观题的解法,鲜活又规矩,“考生资料”的“回归”,更加保证本期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前提缺乏科学性、机制多舍闭塞性、被荐客体缺少自主性等弊端,在实践中存在着推荐、考察、监督等环节不健全、不完善等缺陷。必须对荐举委任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以扩大群众参与面,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机制;提高鉴剐水平,建立、健全干部考察机制;理顺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的新陈代谢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校领导干部荐举委任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前提缺乏科学性、机制多含闭塞性、被荐客体缺少自主性等弊端,在实践中存在着推荐、考察、监督等环节不健全、不完善等缺陷。必须对荐举委任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以扩大群众参与面,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机制;提高鉴别水平,建立、健全干部考察机制;理顺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的新陈代谢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1.
徐梓 《中国教师》2008,(1):28-29
<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起于何时,始于何代,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中主要有起始于汉朝、隋朝和唐朝三种不同的观点。之所以会  相似文献   

12.
以孝选官肇端于汉代 ,其后历代承袭相沿 ,成为中国古代“孝治天下”政治原则付诸官场人事铨选活动的重要施政表现形式。以孝选官注重为官者的孝德修身即孝悌品行的完善 ,是儒家“寓政于德”政治伦理思想在官场人事制度中的具体实践。在儒家孝道政治化的施政实践中 ,孝悌品行不仅是步入仕途的一种潜在政治资源 ,而且也是仕宦官员黜陟迁转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或依据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客观存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发现人才,识别人材,重用人材.古语云:“千里马常在,伯乐不常在。”“千里马”要驰骋奔腾需要伯乐的识别。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可谓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千里马”被识别的过程,尤其值得注意得是在秦汉到两晋南北朝这八百多年中所一直延续使用的察举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是直属帝王,代皇权制约权臣;二是监察卸史品位低下,但却手握天宪,代天子巡猎;三是参与审判,具司法权。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作为活动于北宋中期官场上的重要人物,其荐举思想反映了该时段荐举制度的特征。范仲淹不仅重视对重要差遣的荐举,在宋代已有的选人改官需用举主以外,他还提出京朝官磨勘也需要举主,对荐举制度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范仲淹荐举关系的考察,可以得知北宋中期荐举的基础是举主对被荐举者的了解,其运转常态是依照荐举制度的规定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回避制度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以历代典型个案为例,对回避制度的分类和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种“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体例形式.对各种案件的处理例如民事、行政案件也多以刑罚的处罚方式为结局.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刑法制度。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体系与法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学校制度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在古代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体制守备,教学内容日益丰实,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诉讼中的证据制度,是从西周开始逐步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而自成一体。其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口巫、证人证言、物证收证、勘验等,从这些证据的产生,发展及完善中,展现了中华法系证据制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