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以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启发,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第三组的训练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组的训练重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确立: 一、语文训练方面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给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3.从叶圣陶先生对卜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了…  相似文献   

2.
解题精问深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王先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新增课文)。课文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的事,教育青少年学习叶圣陶先生办事认真、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作家肖复兴回忆了1963年他读初三时,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并邀他去家中作客的事。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叶圣陶先生为人真诚平和、为文一丝不苟的品德;学会修改文章的方法。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等特点,可作如下设计。一、速读树标,分类归纳本册前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速读能力。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时不宜采取逐段讲解的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课文,提出问题,树立目标。如,为什么课文标题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中“我好…  相似文献   

4.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受益匪浅”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一、教学目标1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 ,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 运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词句 ,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二、重点、难点1 体会叶…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尝试将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文修改教学模式,其实施的方法步骤如下:一、明确批改原则在实施“作文修改教学模式”初期,要让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所以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让学生主沉浮。学生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这里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具有…  相似文献   

8.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件难忘的事情”作文指导课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一件难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册第三组基础训练的作文。通过对本单元讲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阅读课文《胡萝卜》两篇文章的学习 ,体会叶圣陶和朱德熙两位老先生修改作文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并从他们的改文中学到怎样修改作文的方法。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确定作文教学第二课时以指导学生归纳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 ,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次…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例。课文主要写了‘哦”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到谆谆教诲的事。作者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哦”为线,写“我”的获奖、做客及受到的教诲,这是明线;另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了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这是暗线。课文题目就揭示了暗线。以往学生虽然接触过含有明暗两条线索的课文,但都以明线为标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题目的含义。本文命题一改常规,巧设暗线且含义深刻隽永,学生在读了文章后与题目对照有种明显的“文不对题”的感觉,因此…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批改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他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知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回顾我们及其周围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仍然还在从事“徒劳无功”的工作,大到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小到纠正错别字、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不仅指出不当,而且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是修改完整。我们曾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当你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是,你最关注的是什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莹  康静涵 《小学语文》2008,(12):29-32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相似文献   

1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中年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感激之情。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此文之后,在敬佩叶圣陶先生的同时,也深深打动了自己。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完此单元习作后,我运用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花费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将全班所有的习作都进行了修改。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把我认为学生习作中用得不准确的词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增添一些词句;等等,甚至将有的习作从头到尾都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培养一丝不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从本文中初步学习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率新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练习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田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联系旧知,解题导人: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写的什么事?作者是谁?你知道叶爷爷写的是哪儿的爬山虎吗?(就是叶爷爷自家院墙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引出课题并板书)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平时积累与修改的重要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要求上有这两方面的表述,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清主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想□武汉市洪山区教研室罗昆霞《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它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这一段使“我”受益匪浅的交往,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对文...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要使学生养成习惯,无论学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的习作也是作文讲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或手段。教学过程一定要为学生主动参与而设计,在批阅学生习作时我们完全可以“偷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批阅。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程秀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07-107
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课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也都有“感情真实”的要求。因此,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还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怎样才能依照《课标》精神,通过阅读教学,以促读写、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呢?一、提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叶老对“美读”的解释。不难发现,咱们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典范的语体文,在课文中词语丰富多采,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