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首,落点在探究,学生去探究了,才能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自然就会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合作.这样的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在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于预期的目标?一、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把自已碰到的困难、遇到的麻烦、难以弄清的困惑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而不是藏着、掖着,或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怎样把握好探究学习的起点,是提高探究质量的前提。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探究九: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新情境、新问题,感到需要解决而又无现成的对策或方法,寻求处理手段或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探究贯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探究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指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后,把这个新问题具体地、清晰地反映在头脑中,或用语言正确  相似文献   

4.
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将问题探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下列几种常见的质疑方法:(1)类比生疑法:在同类的类比中找出其细微差别,探究原因,得出自己的结论。(2)联想生疑法:紧扣课文的某一知识点或课文的某一触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人物的一…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社会个体,一个人要立足社会有所成就,就需要有过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题探究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困惑到掌握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和合作交流是问题探完的两个关键.本文着重强调了探究性问题的内涵和特征及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略谈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基于已有知识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进而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的问题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问题探究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困惑到掌握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和合作交流是问题探完的两个关键.本文着重强调了探究性问题的内涵和特征及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疑问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多角度的探究活动来解答疑问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做”好综合探究课呢?下面就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第一课为例来谈谈我对探究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新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从探究教学实践看,许多课堂教学只是“形式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从而影响了探究效果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新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从探究教学实践看,许多课堂教学只是“形式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从而影响了探究效果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的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新课标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探究主要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问题可以是某些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化,可以是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  相似文献   

14.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课题可以从教材提出的案例或背景材料中发现和建立,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案例或背景材料中发现和建立。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课题研究,是教师或学生提出化学问题,通过调查、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把化学问题当作课题或专题进行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全方位体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中“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是重中之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没对科学探究的作用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说明.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紧依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科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