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兰花花叙事曲》是以陕北民歌《兰花花》音乐为素材经二度加工创作成的一首有影响的二胡独奏曲。全曲按故事情节分为 :“引子”、“兰花花好”、“抬进周家”、“逃出音乐”、“尾声”五节 ,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
《绣荷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绣荷包》的流传,但是每个地区的《绣荷包》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和地域音乐特点。文本通过选取山西、山东、黑龙江、云南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绣荷包》,通过对乐曲独有的特征析可以发现同宗民歌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民歌相互联系及受到当地音乐风的渗透以及音乐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民歌一直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作曲家通过运用民歌素材,创作出了大量民族气息浓厚的音乐精品。文章通过对民歌《小白菜》的分析,探讨了《小白菜》音调在歌曲《北风吹》、《山不转水转》和《春暖花开》中的成功运用。由此指出,民歌音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中运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歌剧《大秦灵渠》人物主题唱段通过两个方法创作而来:一是作曲家根据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来;二是作曲家直接采用民歌素材改编而来。该剧的音乐创作扎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突显了歌剧民族化、地域化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民歌大省,千百年来,勤恳的山西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心血,创造出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比如《走西口》《圪梁梁》《挑菜》《卖菜》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等,山西民歌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也势必要做出改变,因此众多的艺术工作者们希望能够将这样一种具有纯朴地方风格的音乐形式更加国际化,邓映易就是这样一位为山西民歌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工作者。她是著名的歌唱家,也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译配大师,邓映易老师掌握了多国语言,拥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素养,这也为她的译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她的译配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山西民歌,为山西民歌能够走向国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临沂民歌的研究,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民俗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对临沂民歌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演唱者、临沂民歌的爱好者提供理论基础,他们可以透过临沂民歌音乐特征更好地对演唱进行把握。笔者选择《沂蒙山小调》这首最具代表性的临沂民歌就其旋律、曲式以及伴奏等音乐构成元素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音乐语言的特征,以期为临沂民歌的研究者、演唱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使临沂民歌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有三首《摇篮曲》被选用,分别是舒伯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和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  相似文献   

13.
李锐 《华章》2013,(28)
前苏联作曲家、演奏家申德廖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极具俄罗斯风格的《俄罗斯组曲》,这部作品可谓巴扬手风琴音乐会上的经典保留曲目,其创作理念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即兴性和技巧性与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族特征鲜明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俄罗斯组曲》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是《乌克兰民歌》、《民谣》和《俄罗斯舞曲》,这三首乐曲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性格,乐曲的每个主题都是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发展而成。作曲家在其创作理念中,力求将体现俄罗斯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及旋律发展手法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使作曲既保持了俄罗斯音乐的幽默乐观、热情奔放、细腻抒情等特色,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审美习惯,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民歌七首》是西班牙语艺术歌曲中非常优秀的作品,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很重要。要学习歌唱,就必须大量地演唱音乐作品;要把歌唱好,就必须演唱各种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音乐作品。国内现阶段的声乐演唱中接触较多的是意文、德文、法文等,对于西班牙语这样的语种很少被演绎。西班牙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西班牙民族音乐中的奇葩《西班牙民歌七首》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分析,为《西班牙民歌七首》的演唱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美的美学特质。且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即为当时各地的民歌,《雅》则是当时周朝京畿一带的民歌,《颂》则是当时专用于民间祭祀或者皇室宗庙祭祀的祭歌。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同学们在学习了《木兰诗》之后,对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直率、朴素、刚健的风格和其中描绘的战争生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再和同学们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7.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七月―刈者之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歌颂劳动人民为背景创作而成。其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是柴可夫斯基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作家背景、作品简介出发,进而对曲式结构和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挖掘音乐审美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东方红》在不断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歌曲,并被载入史册。但对它的曲调来源以及曲调演变过程,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东方红》源于陕北民歌并不是山西民歌《芝麻油,白菜心》。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