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人文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正受到许多学科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析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知识扩散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数据来源,通过学科聚合性、学科多样性、学科地位三个维度的四个指标——网络中介中心势、网络密度、网络核心度、DIV指标——进行跨学科特征分析,使用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被引次数≥1的目标文献及其施引文献进行知识扩散研究,并基于桑基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研究表明: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性越来越强,艺术与人文学科、工程学等学科近年在国际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图书情报学等初始相关学科的核心度则呈下降趋势.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网络核心度的下降有利于数字人文与其他学科建立更多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学科知识、扩大研究范围.在知识扩散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流动较为频繁,语言学领域的论文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科领域知识扩散之引文网络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CNKI收录的2001—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8,805,762条引文记录为基础数据,构建82个文科领域的引文网络,用于定量刻画我国文科领域的知识扩散,并将其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的部分领域是重要的知识源;在知识扩散的核心—边缘结构中,2/3的核心节点来源于经济管理学科;图书情报学是15个核心文科领域之一,在21世纪初展现出良好的学术活力。图3。表2。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3.
研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知识扩散网络和路径,可以为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群体中心度指标,基于文献的引证关系和共被引网络对不同学科的网络位置进行了测度,探析了以共被引网络群体中心度为测量指标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交叉与知识扩散状况。结果表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在整个科学知识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且对各学科都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对经济学、心理学对教育学和体育学、哲学对政治学、环境科学对人文地理学等也有较强的知识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受到许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析数字人文在图情档学科中的知识扩散,供数字人文和图情档发展借鉴。[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数字人文在图情档的目标文献以及目标文献的图情档施引文献两部分数据的期刊扩散性和主题扩散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期刊扩散性采用来自传播学的期刊双向传播理论以及改良的消除时间因素影响的期刊引证系数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主题扩散性采用基于关键词的词云图和基于关键词的聚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期刊双向传播中扩散性大于1的期刊共有13个,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为双向扩散性能最好的期刊;数字人文在图情档学科所属学科期刊引证系数排名靠前的期刊有JOURNAL OF INFORMETRICS、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引证系数均呈现上下波动的现象,但是基本上top10的期刊在2006、2012、2016年出现了峰值,表明这些期刊在这些年份的影响力较大;数字人文研究现状、数字人文与图书馆融合、数字人文在教学中的应用、数字人文的激励措施在目标文献和施引文献的主题中均形成了规模,可以认为这四个方向的主题为数字人文在图情档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评估数字人文领域相关招聘广告中所描述的知识技能要求,识别该领域从业者所需要的任职资格和职能职责。[方法/过程]以美国图书馆协会(ALA)2006-2018年与数字人文相关的招聘广告为数据来源,共收集职位名称中包含数字人文的核心工作72个及工作描述中包含数字人文的相关工作232个,对其职位名称、教育背景要求、经验要求、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职能职责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字人文领域对图书情报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图书情报学可以从数字项目、管理、区域研究/学科专家、信息素养/培训、参考咨询等方面参与数字人文领域,所需要的技能主要包括:数字学术和数字人文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编程、脚本语言、软件和平台的知识;出版,教学经验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国内外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知识扩散的单元(包括作者、期刊、学科、专利等)、知识扩散的测度指标(知识扩散的广度、知识扩散的强度、知识扩散的速度)、知识扩散模型三个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内与国外对比的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的发文时间趋势、知识基础、高被引论文、高关注度新兴研究、研究主题共现网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总结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的特征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吸纳数字人文相关知识构建本土化的知识基础,加强与“人文”的联系,并立足自身人员、技术、资源条件努力推进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8.
近年数字人文在学术界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以项目为载体的数字人文研究不断涌现。文章遴选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富含数字人文特色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题编码、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数字人文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的学科属性及合作特征。研究发现:数字人文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涵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学科。传统人文学科之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在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学者的学科背景、成果形式以及项目涉及的数字技术呈现出多样性。在跨界合作方面,学科合作紧密度较高,跨学科的同时也显现出跨机构合作的特征。然而研究也发现人文学者对数字技术工具在研究中的涉入度还较为有限,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作为21世纪的一个现象级国际话语,其发展深度、广度与速度均在显著提升,同时数字人文评价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从学科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三个维度构建与探讨数字人文评价问题:学科性是核心要素,评价数字人文成果最终要看它是否推动了人文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专业性是关键要素,图情档学科为数字人文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并利用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为数字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也是连接学科和技术的媒介和纽带;技术性是必备要素,信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义网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应用于人文数据分析中,助力人文领域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图情档领域应发挥专业知识优势、技术应用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组织优势,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科创新和方法创新;同时,借鉴已有评价研究成果和评价实践经验,引领开展数字人文成果的评价。表 1。参考文献 19。  相似文献   

10.
文献综合集成模式下领域知识发现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面向多学科开展领域知识发现流程的研究,在丰富领域数据知识发现方面具有探索和开创性意义--不仅将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拓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学科视野,同时对推动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解决不同学科信息服务的实际问题将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对现有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相关研究的评述,基于Meta分析法,构建异质领域异构信息源本体模式,结合领域数字资源的实际状况,提出一种基于文献综合集成的领域知识发现方法,并将其命名为异构信息源文献综合集成模式,分析该模式的流程及其特色。[结果/结论] 进一步探索领域知识发现的途径和方法,促进领域知识服务,设计完善的领域知识发现流程是拓展图书情报领域传统文献处理方式,推进图书情报工作演化的重要环节。面向知识服务的文献综合集成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探索领域知识发现流程,进一步拓展图书情报领域传统文献处理、推进图书情报演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CNKI数据,国内迄今发表的近700篇以“数字人文”为主题的论文中,来自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文章超过60%。对比国外,Web of Science(Core Collection)收录了1,590篇以“digital humanities”为topic的论文,其中Inforam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领域的文章约300篇,占比不到20%。这两组数据显示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学科来源的巨大差异。这说明什么呢?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国外的比例就是数字人文知识版图的“完美”配方,但我们的比例一定是不合理的。人文学科的数字疆域,第一批居民主要来自图书情报领域,怎么说都不能让人服气。这其中固然有国内图书情报学者更喜欢追新的原因,其实也是国内人文领域的学者尚未觉醒、尚未充分准备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学术创新的扩散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扩散能促进知识创新,从过程而非结果的视角研究学术创新的扩散,能够还原学术发展的轨迹,为学术研究及科研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选取结构洞理论为学术创新实例,采用包含时间维度的扩散理论和分析时间流的主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创新扩散实证研究。通过建立扩散时序网络,分析扩散曲线、路径与关键节点和学科分布与信息交互模式,定义扩散广度、速度、强度及延时,并进行测度,认为可将创新扩散过程研究归纳为五个步骤,其内容涵盖研究方法与分析维度、分析层次和分析视角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回顾总结,从而厘清我国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脉络,对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归纳。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台湾学术期刊数据库(Taiwan Scholar Journal Database)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Airiti Library)、香港中文期刊论文索引(HKInChiP)、港澳期刊网(HKMPN)、澳门期刊论文索引(Macau Periodical Index)及香港大学学术库(HKU Scholars Hub)为来源,借助文献计量、内容分析及社交网络的方法和工具,分析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脉络,通过文献调研及网页浏览等方式对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归纳。认为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将内地学者按照知识群类别进行划分,包括1个核心知识群、4个关联知识群以及1个独立知识群;港澳台学者方面可以从7个相关角度进行归类总结。数字人文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主要有新型知识服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等3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很多理论的精髓往往凝结在一个概念之上。相对于稳定的符号化的表征,概念的内涵往往在传播扩散和认知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概念内涵被扩大、缩小或修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库建设正在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基础。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Ⅱ分析了1985年以来,"知识库"概念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扩散和演化情况。结果表明,"知识库"的概念首先产生于智能控制领域,随后逐步扩散到工程应用、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企业管理与教育科学等五个领域。在此发展过程中,"知识库"逐渐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稳定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引文是施引文献与被引成果的纽带,反映了后继者的借鉴和肯定。本研究在传统题录关键词网络的基础上,创新地将引文上下文关键词作为研究材料,所构建知识图谱不仅能揭示文献主题的深层次信息,也能够反映受众主观筛选和利用文献的知识过程。[方法/过程]选取数字人文为研究领域,获取3个文献集和两个引文文本集,构建两个无向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两个有向的基于文献引证的关键词网络。通过共现网络,观察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的吸收与扩散;通过引证关键词网络,观察数字人文的形成与转化。[结果/结论]研究揭示数字人文的研究重点、核心领域与核心技术,从受众的角度为数字人文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发展的智慧,对以历史文化与社会记忆为研究主题的档案领域产生着一定冲击与反思。通过理解数字人文内涵,厘清档案工作与数字人文的关联,发现档案领域数字人文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业务实践有待拓展、档案数字人文教育有待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存在不足等现实挑战。同时,认识到数字人文为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创新档案工作思维方式、构建档案数字人文仓储优势、识别与分析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提供更为丰富创新的档案服务。在档案基础建设、学科体系发展、馆藏资源整合、融合项目服务和开发宣传效益等方面提出相关选择建议,旨在提升学界与社会对档案领域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围扩大、内涵延伸,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文章梳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现状与进展,探究数字人文在我国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与潜力;并以融合的多源异构文献题录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计量学、关键词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兼顾独立学科判定标准的科学性与交叉领域的特殊性,从学科基础建设情况、社会需求与应用、学科范畴与二级学科、学科共同体与成长性4个维度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数字人文具有发展成为一级交叉学科的潜力,但存在理论基础有待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ISI的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数据库,对1996~2008年8月期间收录的24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引文进行了期刊共引分析,并绘制了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显示,目前国际图书情报学领域主要分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大部分.图书馆学研究大致包括网络资源组织、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知识组织、用户服务等主流学科领域;情报学大致包括网络计量研究、信息(引文)计量研究、科学计量学理论、科研指标与评价、信息检索及用户检索行为理论研究、电子信息系统与服务及用户行为研究等主流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