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校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会计人才队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应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部分高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立足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课程及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提升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包括加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制定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培训计划;健全相关体制建设,强化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高度契合性,应从树立课程思政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思政元素和促进载体融合方面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本研究从公安院校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价值、现实困境展开分析,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开展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堂、强化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与完善评价体系等途径,构建全方位育人路径,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在工学类专业课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因此,高校课程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并在课程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本研究结合工科课程的特点,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其在融入思政元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案,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实现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提供了研究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中构建思政教学体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研究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索高校金融类课程建设融合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指出金融类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目前仍旧存在目标契合度差、内容融合度低、专业课程教师角色意识不清等问题。在金融类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融合金融类课程建设目标与思政目标、一体化提升师资驾驭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能力、创新内容体系架构、多元化教学、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举措,实现金融类课程建设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思政课的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加强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提升教师素养四个维度,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应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选择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应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思政理论以提高思政元素融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入切入点,使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真正做到内容不牵强,过渡不突兀,能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受到洗礼,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古珂 《教师》2023,(26):15-17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中日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思政教育融入日语课程具有天然优势,但当前部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作者首先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实施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第二外语日语课程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体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及中日文化比较等方面对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学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又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文章深入挖掘了劳动法学课程中的以人为本、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等典型的思政元素,确定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希冀为高校劳动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应以新工科建设为依托,在机械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价值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是:在文化自信、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入,让思政元素进教材、进教学大纲、进教学设计、进课堂、进课程考核;确立以学生评价为中心、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构建课程的三要素交互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途径,坚持学校学科特色与教学科研能力之间相互转化,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持续创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1+N+5+1”新型高校本科四阶段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评价体系。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提出解决实验室安全教育及管理问题的新方案,推进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制度的建设,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和安全型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数智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财会类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不仅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还能推动人才培养下“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在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对此,高校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财会审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15.
以通化师范学院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结合吉林省一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深入挖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围绕课程思政进教学大纲问题、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问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问题、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评价问题,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层面,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程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高校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程改革,提升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李静  张国凤 《教书育人》2023,(3):103-106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要从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思政融入点建设、教学方法实施、学生成绩评价与反馈机制等五大环节,构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改革有效落实于育人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8.
将课程思政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结合工科课程特点,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完成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挖掘、开发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设计、素质目标制定、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完成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知识、能力的目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学前教育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主要有:课程思政元素路径挖掘探索、修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课程考核评价中融入思政元素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国家安全监管事业急缺人才的有力保障。教师要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掘和提炼“危化品安全监管”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科学评价、跟踪学生发展等途径努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最终实现课程知识、实践能力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体化,实现育德与育才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