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思政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明确红色文化内涵和明晰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设计多样化教学主题及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一脉相承,同向同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传承好、发展好、运用好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可以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育时代新人。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结合,充分发挥兴文化、育新人的价值。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发挥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相关部门和高校应开发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及平台,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强大支持,同时,高校也应创新考评机制,以激发教师利用红色文化建设优质思政课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色文化丰富多样,要切实发挥好红色文化在小学思政课中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有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与方法。文章首先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小学教育对象主体特点的分析来界定相关重要概念,其次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内容单一、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并试图剖析其背后的相关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前述难题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以供参考,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生思政课教育中的普及与运用,促进小学思政课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加快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行之策。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螺旋上升、显隐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细化顶层设计、聚焦课堂教学、完善队伍建设、构建协同体系四个层面来规划实践路径,进而助力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融入资源缺乏整合、融入过程缺乏保障、融入方法缺乏创新、网络平台利用不足等问题影响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通过“整合育人资源,打造优质教学基地”“加强协同联动,提供系统支持保障”“创新融入形式,提升教师融入能力”“依托网络平台,推动网络教学赋能”等措施,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堂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十三年,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当前,随着“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增强思政课建设效果,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现实依靠,也为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加强思政课立德树人育人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参考。以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搜集整理2012—2022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共599篇,从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CiteSpace对作者共线、关键词共线、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2012—2016年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发文量平稳且较少,2017—2022年发文量迅速增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价值、现状以及路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研究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学者间、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研究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曾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贵州作为革命老区,红军的发展壮大之地,从"五四"运动时期就涌现出了一批爱国救国的革命先驱,又在长征、抗日、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红色文化,培养其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将是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12.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红色教育的意义并对引入后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探讨,相应提出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是关注红色教育内涵净化网络虚浮内容空间;二是注重价值引领,强化案例教学,挖掘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三是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四是增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本土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本文分析了将辽宁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构筑思政教学顶层设计、整合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优化思政课育人载体等方法,以期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娟 《辽宁高职学报》2022,(12):36-39+46
辽宁省作为全国最早遭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随即奋起抵抗的地方,是解放战争时期率先打响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地方,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航天英雄的故乡等,留下了丰富又独特的红色文化。从空间看,分布范围广泛;从时间看,跨越期限较长;从形式看,涵盖种类较全;从影响力看,知名度较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理论课堂和实践活动等途径,充分发挥辽宁红色文化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的先进文化,其内含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扎根于红色文化,用科学的方法在学生内心种下红色种子,让红色精神指引学生的未来,为祖国输送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栋梁之材。思政课一体化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途径。首先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分析重庆綦江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其次,从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学生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分析其现实意义;最后,提出课程育人主渠道、实践育人主阵地、文化育人主旋律、网络育人主媒体四大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地域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使命的重要依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入地域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快教法创新等多种路径,积极推动地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