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培 《甘肃教育》2014,(24):63-63
正历史学科年代体系性较强,初高中所学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已有积累知识入手,在高中历史注重思维能力提高的目标指引下,从历史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运用能力三个维度上不断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发现,初高中历史的体系都很明确,高中历史更侧重于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2023年中考数学选择压轴题为例进行了立意分析、问题解答、追根溯源等,启发了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数学教材中“冷门”知识的教学,又要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的拓展,还要关注初中学生“三会”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张和美 《中学文科》2009,(12):48-49
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高中新教材与初中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大不相同,致使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出现“台阶”。如何化“台阶”为坦途,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一语文教学客观上承接着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作用,可以说,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工作,提高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可使高中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提升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从“比较分析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初、高中语文教材”“增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初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断层及衔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汉市首批实施《科学》课程的“课改生”进入高中,初、高中知识断层问题“浮出水面”。课改断层催生“衔接指导”。以武汉版初中《科学》教材为例,从课程目标、知识体系等方面剖析断层原因,分析初高中课程衔接的主要难点,提出了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熠娜 《学周刊C版》2010,(1):165-165
历史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一历史很难。其实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就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初中角度着眼,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7.
依据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初高中化学守恒知识的螺旋式编排与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近几年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和中高考的陆续改革,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初高中的历史教育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大背景下,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应当形成合力,变得更加系统化、梯度化、全面化。因此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笔者曾以八年级上册“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这一课为公开课,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刘爱国老师高一上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进行了“同一知识点初高中不同教法比较”。现以此为例,谈谈初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拓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现行统编版教材的编写背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初高中统编版教材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十四五”建设的开局,教育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高教司则启动了“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厘清“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明确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数字新基建对知识生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历史上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教材形态的变革、数字媒介环境下教材形态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是推动人类文明跃迁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教育“新基建”的变革,使教材形式发生了从吟诵史诗、手工抄本到印刷教科书的变革。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创建一套知识生产的“数字‘新工具’”,知识图谱就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知识表达和处理工具。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内容表征、知识组织方式、教学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描述性定义。文章最后指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准实施后,初高中教学衔接显得更为重要。分析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初中基础不扎实、教材编排不连贯、学法要求不一致以及教师对初高中教学衔接不了解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中教师应在熟悉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完成从“经验记忆”向“探索理解”的学法转变,开展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建立初高中生物学概念的联系,深入理解概念并构建知识体系,从而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蔡治诚 《甘肃教育》2020,(2):160-160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语文学科经历了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后,蕴藏了更加丰富的文学知识。无论是在语文教材还是其他教材,都蕴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伴着莘莘学子走过他们的学习生涯。从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来看,隐性知识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传授隐性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新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注意初高中历教材之间的联系,巩固和深化历史知识;重视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重视对文化史的教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他们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谢茂发 《华章》2007,(10):132
本文从大学语文的教材编订与学生文史基础、文化传承性、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文史知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说明文史知识渗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文史知识穿插在大学语文中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詹益凤 《天津教育》2021,(5):114-115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构建之一,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内容常在教学中被忽视而错失“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视野”的机会。本文以《阿房宫赋》的“绿云扰扰”为例,从艺术解析和知识归纳两个角度来谈拓宽语文课堂的文化视野:艺术上主要抓住“绿云扰扰”所体现的互训、比喻、讽刺的手法,知识上主要抓住“绿”“绿云”的内涵进行拓展归纳。  相似文献   

16.
宋培文  沈茂 《四川教育》2022,(18):18-19
初高中物理需要教师从力、热、电、光、原等方面展开教学,其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在学段间也存在明显的螺旋上升特点,同一学段的不同板块知识、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从初高中衔接、模块融合、章节教学等方面利用大概念统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7.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郑小英 《考试周刊》2010,(24):32-32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想就新课程改革谈一点心得,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9.
一、初高中教学衔接面临的问题 (一)由于初中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变化而面临的衔接问题 这一问题将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上。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教学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另外,教材中对新知识的引人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并且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这也给高中阶段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譬如初中数学。教材对因式分解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很低;  相似文献   

20.
杨艳 《考试周刊》2014,(96):144-144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教初、高中化学的经验,针对化学学科在初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对初三及高一化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作者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师只要都能认真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把握好教材,注重知识的共同点与侧重点,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度,就一定会使初高中化学教学珠联璧合,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