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宇 《班主任》2007,(2):47-48
读完《班主任》杂志2006年第9期上刊登的史峰老师写的《教育的愚蠢是“改变”》一文,觉得文中几处观点站不住脚。冷静思考后撰写此文与史老师商榷。首先,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张放先生的曹雪芹“不大可能写出《红楼梦》来”、墨香“假曹雪芹之名”作《红楼梦》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评,认为这种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小战々是一场决定形势的重大战役,还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历史上多数人赞同前者,几乎已成定论。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尹韵公的《赤壁之战辨》,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决定形势的大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相似文献   

4.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第一卷有“卍”字条,其释文中引有以下书证:《楞严经》卷九:“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晃,有千百色.”真鉴疏:“卍者,彼方万字也,如来胸前万德吉祥纹也。”  相似文献   

5.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五光十色”词条,释义为“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展品~,琳琅满目”。即该成语的使用对象具有“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两方面的特征,但在实际使用语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空穴来风"的释义为"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变化,"空穴来风"的语义逐渐向"事出无因""无根据"演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空穴来风"的释义变为"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这并未全面反映出旧义已经消亡、新义占据绝对优势的语言实际。现行辞书对这一类语义变化的词语的解释往往存在模糊性、滞后性的问题。建议词典针对语义变化的词语释义编写可采取"保留旧义,突出新义"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读1983年第七期《语文教学与研究》,对唐嗣德同志的《择善而从,精益求精》这篇文章,我们有不同的见解。这篇文章,从标题看,告诉人们写文章要好中求好;一个句子,如果有了两种写法,应当选用好的一种。这一原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文章所引的例证,却适得其反,产生了一个“点金  相似文献   

9.
2009年第1期《宁夏教育》上刊登的《这是教育者的悲哀吗》一文,作者确实写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典型教育案例。正如任菊莲的点评,“优秀”学生有意冷落刚离任的教师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痛”》,“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上期《<伐檀>是一首敬老歌》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背景、孔子删诗、“君子”称谓、“不素餐”的释义四个方面否认了该文的四条主要铱据,着重论述了“君子”之称在《伐檀》中并非特指“老人”。认为该文缺乏可信的论据,其“敬老”说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畴实体化”式的错误,故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2.
《山民》是高中《语文》第三册新增的篇目,唯其新增,所以难以一下子吃透。《语文教学通讯》第12期上登载了纪勇先生的文章,对这一课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给我们帮了很大忙。不过,对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我不完全同意纪勇先生的观点。具体点说,纪勇先生认为:“……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我觉得这一种理解与原诗不太相符。韩东的《山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象征意味的现代寓言诗。可以把它理解为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概括,但又何尝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命运和自己命运的感叹。走出群山去…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曾明确提出《左传》的作者是“鲁君子左丘明”。他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司马迁的这段话,只是说出了当时为大家所公认的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因此,在两汉数百年间,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连与刘歆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王充、班固等人也深信不疑。东汉末年以后,由于战乱频仍,图书典籍的散失十分严重,才有人开始对《左传》的作者提出疑问。但意见多数集中于《左传》”、《国语》两书不是同一作者这一问题上。对《左传》的成书年代,虽有一些争议,但一般都认为是先秦的  相似文献   

14.
从汉字构形角度出发,通过对"福"形源的剖析及对文献的考证,可以知道在古人的观念中,"福"是一种以酒祭祀的活动,其本义就是求福,泛指幸福,后来由本义又引申出祭祀用的酒肉,以及求神保佑、造福的意义.另外,《国语·晋语二》中"福"的意义应为祭祀后剩余的酒肉,而非《汉语大字典》、《辞源》所注释的"福,胙肉也."  相似文献   

15.
崔同沛同志在《复式教学“动”“静”观》(载《江苏教育》小学版去年十月号上)一文里,就复式教学中的动静搭配问题提出了一个观点:“动”是为了“静”。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崔文谈了五个问题:一、“动”为了“静”,二、“动”中见“静”,三、“静”中求“动”,四、“动”“静”互补,五、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饮誉海内外。不过,在对“从而”一词解说时,举的例句尚值得商榷。 《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7.
"怨旷"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怨女"之"怨"本是"蕴"的借字,"怨女"指蕴积之女;"旷夫"指无妻之夫,"旷"义为"空",为"无"。大约从汉代开始,"怨女"、"旷夫"与"怨旷"由词组凝固为词。同时,由于"怨女"与"旷夫"经常对用,"怨旷"经常连用,义相渗透,故"怨"亦有"旷"义。《汉语大词典》"怨1:7·别离"为虚假义项,应该取消。"怨旷"条的第一义项"长期别离"释义有误,"怨妇"之"怨"也不能理解为"别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5期(总第328期)第87页刊载王春香老师《"鼻祖""滥觞""发轫"等词的由来》一文。关于"滥觞"一词,文中认为:"‘滥觞'的‘滥'解释为水满,……意思是说,在江河的发源处,水非常浅,只能盛满酒杯。后来,‘滥觞'也被用来比喻事情的开头。"文中给出的用例引自  相似文献   

19.
以语义特征分析、论旨理论等为指导,运用语料库分析、描写与阐释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买"及其宾语的语义特点,以揭示"买"的新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应补充"买"的三种新义项:"博取、追逐""换得、得到"和"求得、取得"。  相似文献   

20.
熊铁基同志《评项羽的功过是非》一文,对项羽作为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估计,对于他失败的原因,做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但其中关于项羽封王的论断,似乎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提点看法,与熊铁基同志商榷。如何看待项羽的封王?这一直是评论项羽的关键性问题。熊铁基同志认为:项羽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