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 ,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 ,即通常所谓的“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 ,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 ,都是些独体字 ,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 ,这些字所象之形 ,所指之事 ,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 ,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一般是象形字 )组合成字 ,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如 :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 ,据统计也不过…  相似文献   

2.
形声字世界上的文字有表(?)和表意的分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构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几种(即六书),其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围,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范围,叫声旁。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组合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占一角),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汉字.但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声旁不再代表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了,靠声旁推断字音容易造成误读.另外,有些形旁也不能表义了,靠形旁也推不出字义来。这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六书例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是对汉字造字及用字方法的归纳,舍去用字法,造字法只有前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所以做如此排列,至少有三点理由:其一是符合一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多为合体字。其二是符合一般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原始象形字图画性极强,表形性很明显,指事、会意增加了表意性,形声字中有了表音的成份。其三是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象形是造字之本;许多指事字里以象形字  相似文献   

4.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5.
会意字举例     
“六书”之中,真正属造字法的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所谓以“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字的结构究竟属于四种造字法中的的那一种。 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分别下一个定义,举几个例子,那是十分容易的。而辨认一个汉字究竟属于何种造字法,这就是不太容易的了。 象形、指事跟会意、形声之间还可划一条界线,即一般地说,前二者是独体字,后二者是合体字。  相似文献   

6.
倪佳 《学语文》2011,(6):80-80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所以,从早期的汉字字形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传统的字形分析方法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六书”中的前四书来分析字形进而说明字义的(转注和假借是研究造字过程中字与字的关系的,不是结构分析)。而有些专家认为汉字结构只要分成两类就够了,一类是象形,即直绘其形;另一类是形声,即半绘形半注音。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把指事和会意看成是复杂的象形。不管哪种分法。都说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许慎认为汉字的起始阶段是依类象形的,这些汉字叫作“文”,其后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形声相益的“字”.无论是“文”还是“字”均具有显意功能.“六书”是六种书写记录汉语语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为一类,是汉字的构形造字法;假借自成一类,是汉字的借形造字法.汉字是一个系统.540个部首是构成汉字系统的子系统,它们既是构形子系统,又是语义子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9.
三、文字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及构造汉字是汉民族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形体经过多次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六个阶段。我国古代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六种,谓之“六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声,《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多个,现代常用字也有3755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利用形旁和声旁,对我们识字、写字、读音及释义都有帮助。但是  相似文献   

10.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11.
刘咏涛 《阿坝师专学报》1993,(2):106-108,85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说。权威著作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但历代、各家对具体汉字的“六书”分析往往各说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字理识字”教学法既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用字规律,又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分解组合法”就是“字理识字”的精要。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汉字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造出独体字,形声、会意造出合体字。独体字大多  相似文献   

13.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判别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4种造字法的5种方法:1.先分析字的结构层次,根据第一层次确定造字法;2.突出每一种造字法的特点:象形的特点在形,形声的特点在声,指事的特点在符号或变体,会意的特点在构字部件是不表声的独体字;3.考察构字部件之间的关系:音形关系,位置关系,主次关系,融合关系;4.有时得考察字的写词作用:象形字象物,会意字象事,指事字与形声字象物、象事、象意;5.承认一个字兼用几种造字法,如会意兼形声  相似文献   

14.
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文字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有些老师,尤其是小学的有些老师,每教一课生字、新词,就叫学生拼命抄写,五十次,一百次,甚至更多,学生很疲倦,很厌学,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其实,避免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是很多的。现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有关生难字的教学方法略述一二。一、造字法造字法,即“六书”造字法。“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人就是根据“六书”造字的,而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主要构造(人、马、车等属象形,一、上…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先祖通过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法造字,给予了汉字以丰富的联想意义。据了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采用的意音文字。正因为汉字能表意,所以汉语有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其他语言所没有的“意会”。象形字,我们能据其形明其意;指示字,我们能根据其指辨其意;会意字,我们能从其构成会其意;形声字,我们能从其形旁猜其意。更有贤者,从汉字析出人生哲理。如一“人”字,简单的一撇一捺,揭示出人生互相支撑的哲理。  相似文献   

16.
按“认知——言语——文字”的思路初探汉字的产生过程,认为汉字历经“形——义”转喻期(象形会意指事)、“形——音”转喻隐喻期(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形——音+义”隐喻期(形声),起源于指事的形声字是“形”与“音义”的最佳结合点,转注是用变异的形体隐喻变异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褚晶 《语文知识》2005,(8):24-24
汉字有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现行汉字在构造上巩固并发展了以形声字为主的格局,是形声字占绝对优势的文字体系。在现行汉字里,象形、指事、会意字总计不过百分之十几,而形声字占80%左右,居主要地位。”(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完全正确了,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汉字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字并不是上述四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的产物,而是由一个现成的汉字改装成为一个新字,以记录一个新词的.比如“冇”(音mǎo)就是由“有”改装而成的,“(?)”(音diǎo)就是由“了”改装而成的.这种字,我们姑且称之为改装字;而造出这种字的方法,我们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改装造字法了.改装造字法事实上存在着,但迄今为止,它还几乎未见被人正式提及,更不用说重视了.这就是笔者准备在本文中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从概念上来说,每一种造字法都是明确的,但就一个汉字来说,究竟用于何种造字法.有时却难以确定.象形、指事、会意之间,有一个界划的问题,会意和形声之间也有一个界划的问题.对此,马叙伦先生在《说文解字研究法》中用力颇多,分析颇细.本文多取马先生的见解,也参以己见.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一种表意制文字。以形托义是汉字最本质的属性。传统六书说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所以成为系列化的四种造字之法,是因为它们之间既具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就其共性而言,这四种造字方法均含浓厚的图画色彩,都可以按形索义。就其个性而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自采用了不同的表意手段,都有独具的特性。可以这样说,考其共性,它们息息相通。察其个性,它们各得其法。本文论述的范围,在于判析指事符号属性,揭示指事的表意手段。大千世界,绚丽多彩。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有具体的,当然也有抽象的。沿用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