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贵自得。古今中外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差不多都强调学习者要有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精神。如果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从“教”到“不需要教”,导读是一道桥梁的话,那么,“导”也是为了“不需要导”。从“导”到“不需要导”,  相似文献   

2.
教材编写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宜“少而精”而不宜“多而粗”,宜“简”不宜“繁”,宜“明”不宜“不明不白”,宜有一定的“杂”而不宜求“全纯”,要有躯壳更要有灵魂,要居高临下而不低下,要深入浅出而不肤浅,要用一桶水写出一杯水,要有气势而不小气。专著不易,专著的读者虽少,但写得不好,仍会感到?..  相似文献   

3.
龚培华 《考试周刊》2010,(25):39-40
语文教学要达到“教不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就必须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课堂有活力”。  相似文献   

4.
商代甲骨卜辞和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用来表达否定概念的词有“不”、“弗”、“勿”、“毋”、“无”、“亡”、“罔”、“非”等,形成一套十分严密整齐的否定词系统。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否定词各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各词各有专用,不相杂厕,现分别予以讨论。 1.不、弗关于“不”、“弗”的用法,丁声树先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有畏难情绪。究其难处,多在于说理不清。“说理不清”,看起来是表达的问题,实则仍是认识的问题。古人有言,“理弱者苦贫”,“理定而后辞畅”(《文心雕龙》)。“理”既“贫”,“弱”,焉能不“苦”?“理”不能“定”.怎有“辞畅”?  相似文献   

6.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记者:张校长,您好。早就听说昆山有个“鸿志班”。“人可能不知道昆山有个一中,但不可能不知道昆山有个“鸿志班”。这一次,我们就是慕“鸿志班”的美名而来的。“鸿志班”让家庭贫困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了“免费的午餐”——没有钱、不付钱,也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我们看来,  相似文献   

8.
《韩诗外传》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有一天问他的大臣狐卷子说:“如果有一个贤明的父亲,就值得子女依赖了吗?”狐卷子回答:“不值得。”魏文侯又问:“有一个贤明的儿子,就值得父亲依赖了吧?”狐卷子又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哥哥,就值得弟弟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弟弟,就值得哥哥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那么,有一个贤明的大臣,就值得国君依赖了吧?”狐卷子还是回答:“不值得。”魏文侯突然变了脸色,发怒道:“我拿这五种人问你,…  相似文献   

9.
“VP—neg?”是黄冈方言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问句类型。“VP—neg?”有两种基本句式:“VP有(没有)?”和“VP不?”。“VP有(没有)?”句式在黄冈境内用法较为一致。“VP不?”在各县市方言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VP不?”式和语气词的结合上,构成的方式不同,其语义倾向和语用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冈方言“VP不”和语气词的结合,表现为或连用或拼合,最终“不”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呗”,其种种不同的用法,反映了黄冈方言“VP不?”句式由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高中第五册课文《殽之战》中有一句“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不腆”二字课本注为“不体面.当时的谦辞”。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是错误的,有修正之必要。从词义看,“不腆”宜解作“不丰厚,不富裕”。“腆”,《辞源》释为“丰厚;善;美好”,《辞海》释为“丰  相似文献   

11.
吃晚饭的时候,女儿对我说:“妈妈,田家生今天一天都不高兴。”“怎么啦?”“不知道。”“那你问问他呀。”“我猜可能是因为老师让他读课文。”“读课文有什么不高兴的?”“妈妈你不知道,老师总是说,田家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1993年第9期刊载的《“难免不……”≠“难免……”》一文,其作者认为:“难免不”是个短语,“难免”多了一个否定副词“不”,显然,它是对“难免”的否定。“难免”是“不容易避免”的意思,那么,“难免不”就是“容易避免”的意思。并举出一些报刊文章,经常有把“难免不”等同于“难免”的现象:①你自由散漫,  相似文献   

13.
西周文献中“否”、“丕”和“不”三者之间的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较复杂。西周金文有“不”和“否”,“丕”义通过“不”来表示;除了“不”作否定副词外,“否”也用表否定副词“不”。传世文献的《尚书》、《逸周书》中的“否”、“丕”、“不”三者皆出现,意义和用法已基本分开;《诗经》、《周易》只有“不”、“否”,《诗经》中“丕”的意义通过“不”表现。  相似文献   

14.
《长阿含经》是研究东晋时期汉语词汇较有价值的语料。“偏枉”有偏颇、不公正之义,“抵债”有赖账、不承认债务之义,“宿对”有前世的罪孽之义,“护口”有谨慎言语之义,“要令”有誓约之义。  相似文献   

15.
“你是哪个学校的?”“山东大学。”“学的什么专业?”“经济学。”“你们学校有个陈某某老师,你认识吗?”“不认识。”“你们学校附近有个番茄酱厂,你知道吗?”“不知道。”……这是天津一家资产超过2亿元的大公司招聘应届大学生面试的一个真实场面,问题提得很有“个性”,回  相似文献   

16.
一从《辞海》的解释看 ,“怪诞”不等于“荒诞”。怪诞 :离奇虚妄。荒诞 :不真实 ,不近情理 ;虚妄不可信。尽管两个都有一个“诞”(虚妄 ) ,两个词的词义都有“虚妄”的含义 ,但一个强调“离奇” ,突出其“奇异的 ,不常见的”一个“怪”字 ,另一个突出一个“迷乱”的即不真实不尽情理不可信的一个“荒”字。二从两个术语在西方的用法来看 ,“怪诞”也不等于“荒诞”。“怪诞”的用法有两种 :一为本义 ,一指一种审美形态。“怪诞”作为审美形态有着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由丑恶与滑稽两种要素组成。雨果把它定义为 :“一方面创造了畸形与可…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我只是一普通的低级动物,整天四处奔波——为寻觅食物也为逃避高级动物的捕杀,可是现在,我却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被成百个高级动物侍候着。多么奇妙的事情!高级动物——也就是自称人类的那些动物,给我制作了一大片“树林”。林中有“山”,有“瀑”,有“花”,有“鸟”,还有满枝头的“果实”。可是,山不巍峨,瀑不壮观,花不芬芳,鸟不歌唱,更不用说,果实  相似文献   

18.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无事不有。”这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说法。这一观点,同样涵盖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比如,文章本身有前后的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而“前与后”“上与下”就是内容的有机联系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其间蕴含着“一”与“三”的辩证;还有“学  相似文献   

19.
智慧树     
阳阳问外公,中国有多大?外公说不知道。他又问:“地球有多大?”外公也说不知道。他嘿嘿一笑说:“你不知道,我知道。告诉你吧,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宇宙有多大呢?”外公说:“那我更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多”和“少”在作状语时,语法上有不对称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意义不对称,结构对称;意义不对称,结构不对称。以认知语法理论、“三个平面”理论方法为指导,对“多/少 VP/AP”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考察和描写,并进一步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