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媒体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作用: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学;新媒体让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德育学习。指出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高校需要控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新媒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提出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的功能;建立新媒体作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虑国际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维度划分,以及当今时代我国学生数字素养内涵要义的基础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的课程核心素养,并划分了四大维度。其中,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敏感度与判断力,计算思维是可迁移应用的思想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数字素养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信息社会责任是参与数字生活的基本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是开展信息科技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数字素养规模化培育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组织逻辑关联的课程内容;从“科”“技”并重视角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并完善真实性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科技实验室;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科技师资队伍;落实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大学生媒介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我们需要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找到根本的原因,并且制定出改进的方法进行改进,帮助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正确认知和判断所接收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构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生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6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策略: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关注过程,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技术赋能,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学生数字素养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线教育逐渐迈入“质量改革”的智能教育时代,以学习者视角探究学习支持、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是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构建了基于信息素养调节的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关系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方法分析其影响关系和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学习支持、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投入均呈现显著相关性;信息素养在学习支持对在线学习投入关系中存在七种正向调节作用和两种负向调节作用;信息素养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学习支持中的评价支持和情感支持两个变量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文章尝试对研究结果进行阐释,并提出提高数字情感智能、建立有效学习分析以及重视信息素养培育等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英语学习已成为常态,但其应用效果不完全一致。国内外关注英语学习者新媒体素养的研究较少,存在理论框架不完善、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基于国际新媒体素养研究中最新的理论框架编制的大学生英文新媒体素养评价量表,包括功能性取用(取用技能、理解),功能性创用(创用技能、传播、生产),批判性取用(分析、整合、评价)和批判性创用(参与、反思、创造)4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维度。经对486位大学生开展的实证研究显示:(1)改编后的大学生英文新媒体素养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有助于完善人们对新媒体素养内涵和结构的理解;(2)我国大学生的英文新媒体素养整体处于低阶水平,重功能性取用,轻批判性创用;(3)大学生英文新媒体素养与其英语自我效能感呈现高度相关,功能性媒体素养是英语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预测因素。大学生在学习正确获取或应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对新媒体来源信息的辨析采纳,提高批判性参与意识。高校应积极服务大学生多层次英文新媒体素养的提升,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思想趋于多元、群体聚集减少、媒体互动增多、个性意识增强等新特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通渠道增加,信息流量增强,信息的交互性也逐渐凸显。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也与日俱增。新媒体环境下外语视听说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环境视角出发,探究了学生外语视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广播电视大学2019秋新入学职业农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基于学习心态、学习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学习策略与学习支持五个维度对职业农民大学生的学习准备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习基本技能在职业农民大学生学习准备度指标体系构成因子中影响权重最大;职业农民大学生在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支持方面准备较好,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新媒体的情况为样本开展调查,结果显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新媒体使大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趋于开放和互动、冲刷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德育主体和教育效果下降.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更新观念、利用各种新媒体畅通教育渠道、打造品牌微博和QQ空间、建设新媒体的优势平台,积极培养青年“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导致信息获取同质化,从而使大学生陷入个人与技术构建的“信息茧房”中,加剧认知体系的固化。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信息茧房”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从信息过载、选择性的接触心理和技术负效应的角度剖析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信息茧房”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破解“信息茧房”的路径,即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内化能力、计算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来探讨智能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有助于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以其多元化、互动性、虚拟性和娱乐性等功能优势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新媒体的日常使用情况、新媒体对学生的学术性影响、非学术性影响3个维度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和娱乐;新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学业知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术信念;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构建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反思。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加强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对新媒体的使用进行监控和引导,利用新媒体优化当代大学生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豫中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终生学习的核心,是数字时代一项基本的人权。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笔者针对豫中地区的信息化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并对导致大学生信息素养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已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而是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新媒体可以实现思政课程育人教学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社会信息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应提高思政教师与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与技能,优化网络环境,建立一个全新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还要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坚持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围素相结合的原则,使得新媒体的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7.
刘萍 《现代英语》2023,(22):30-34
文章旨在探讨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文章阐述了数字素养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深入讨论了提升数字素养策略的意义,界定了数字素养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标准,并通过对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特点、教学活动特点以及数字素养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数字素养与外语教学的关联性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民办高校外语教学理念和原理革新、外语教师自主学习与发展创新、数字素养教育与外语教育融合方法探索等在内的多元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提升民办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是有效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技政工干部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信息素养进行分析,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政工干部应如何提升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状况,以及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状况的研究,探究提高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的意义和途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普通教师、高校辅导员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结论:高校辅导员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高校辅导员对信息素养的重视,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影响和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应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