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经百年,其发展的一大动因是翻译思想的演变。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百年来数个代表性译本的副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从译者所持有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以及儿童文学翻译观三个层面考察儿童文学译者的翻译思想,探究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特征与原因。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动因推动之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在百年来呈现出曲折渐进的演变历程,由五四时期的“儿童本位”到30年代后以工具性为特征的“现实本位”,继而发展到新时期对“儿童本位”的重新认识和再出发。本研究旨在以史为鉴,反观当下,梳理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促进相应翻译规范的提升,进而推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文章尝试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得出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并最终证明了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5.
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应抓住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重点译介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儿童文学研究稳步上升,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界和翻译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仍旧不多,由于双重边缘性地位,儿童文学翻译所呈现的话语与他者失落尤为明显。以后殖民理论为平台,对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权力进行投射分析,有助于揭示某些文化优越其他文化的潜在概念,复原民族语言的活力,实现异域文化异质语言的"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本文结合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的特点,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几乎处于文学研究边缘地位,为了解马克·吐温儿童文学著作在中国的翻译,文章以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为考察对象,研究其译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张友松翻译的语言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他自身的翻译思想,二是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张友松用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儿童心理、儿童生活描写出来,更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激起儿童的兴趣和共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水平和中西文化差距,儿童文学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总结晚清到当代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探索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这与长久以来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一直出于处于边缘地位密不可分。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作一描述性的综述,以期引起广大翻译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贾寅凤 《海外英语》2012,(23):174-175
该研究以儿童的三个年龄阶段的划分为依据,分析各个年龄段下儿童的特点以及其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根据幼儿文学,儿童文学以及少儿文学所反映出的特点,系统地对三类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分别进行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王明亮  周岁 《英语广场》2023,(23):15-18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文学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应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中《拇指姑娘》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该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助力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流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陶冶我们少年儿童情操的"启蒙者"和"开发者"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儿童文献的翻译工作一直是其译制人员工作、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近年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研究、发展及其衍变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发展的基本流向,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得失问题,以期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发展获得巨大突破的今天,仍旧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对儿童译制作品中仍旧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译者应该用有别于成人心理的童心去理解和体会原作,并用一种通俗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描述儿童的世界。翻译时注意把原著中儿童的天真视角、儿童的简单句式、儿童的活泼语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装帧印刷方面也颇下功夫,还儿童一个新奇绚丽的文学乐园。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文学之路始于儿童文学,他一生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视界融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茅盾儿童文学翻译之路上的选择。认为:茅盾的小说视域和爱国情怀使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翻译之路并选择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小说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