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香港乡村景观环境的基本状况,研究香港乡村景观公园设计的成功经验,从政府作为、整体规划思路、设计痕迹与自然的融合、园区景观视觉效果、可持续开发、文化印记的再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等七个方面分析香港乡村景观公园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
昔日辉煌滋生着英国的怀旧情绪,而乡村景观成为帝国怀旧的寄托之一。研究《长日留痕》中英国乡村景观的呈现有助于增进对文本的语境化理解。通过剖析史蒂文斯眼中的乡村景观,以后殖民理论视角窥视后帝国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怀旧情绪,同时观照史蒂文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双重身份,揭橥背后隐含的殖民话语的虚无谎言,体现石黑一雄对于殖民后果的审视和批判,借此为《长日留痕》的后殖民主义解读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麻阳县)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的新特色,认为农游模式应成为麻阳县乡村旅游景观的主要结构,长寿主题形象还需强化"体验式"设计,乡村景观既要继承地域特色又能体现时代风貌,乡村景观生态保护需遵循"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原则等.如此构建的乡村旅游景观,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才能促进乡村人才的回流和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人们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乡愁具有空间恋地、时间怀旧、主体泛化和社会记忆等要素。美丽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家园"理念留住乡愁空间恋地情结,以"追寻民俗日常生活"理念留住乡愁时间怀旧情感,以"产业引导和人性尊重"理念留住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以"建构乡愁的社会记忆"理念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7,(5):81-86
以广东省大埔县下辖的8处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基于公众偏好"和"基于专业"的理论,从300多张全景照片中选取30张代表乡村景观视觉特性的要素照片,并对照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景观视觉质量与当地的"地形""山林景观""溪流""传统建筑""传统石块道路""民俗"等可视性要素呈显著相关关系,而"现代建筑""路灯""监控"等要素对乡村视觉质量有消极影响。希望研究成果能对今后乡村景观规划改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2):88-91
通过对梅州雁洋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现状分析,初步研究了客家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客家乡村旅游区景观标识设计要统筹构建成为一个完善、规范的系统,需要具备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浓厚的文化艺术特征,注重环保设计的理念,凸显乡村旅游区人文景观特色的设计思路,使其能更好的在乡村旅游区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梅州客家乡村旅游区形象,希望为设计具有特色的客家乡村旅游区标识系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视觉景观评估纳入一个更加宽广的城市化景观的语境中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的视觉评估方法以及威尔士乡村委员会评估公众景观感知的“土地图”方法等能够为景观评估提供详细的原理和观念,对三者的综合有助于我们构建景观评估的理论框架。这种扩展性的规划过程框架旨在将视觉景观评估合并进来,使之作为评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建/文化维度的基本成分,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中的视觉景观评估需要包括公众的景观感知,考虑公众如何感受某些景观特征和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乡村道路、植物种类、景观小品、水体和代表性景观五个方面调查了唐山市玉田县当地村民对乡村景观的需求.在充分考虑这些意愿需求的基础上,对唐山市玉田县休闲农业园进行设计,应用规划学、景观学和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对园区进行总体布局和景观规划,构建园区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配置模式,充分发挥乡村农作物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各地...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营造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乡村景观满意度决定着景观的发展方向.以榆林市尔德井村为例,结合乡村景观分类,选取27项代表性指标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利用SPSS17.0软件和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景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结果显示,村民的乡村景观满意度为3.81,表明村民对乡村景观总体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乡村歌手Maranda Lambert的歌曲《The House That Built Me》如诗般描述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感动了无数的听众,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却表达了丰富的怀旧情绪。如今"怀旧"成为当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热捧的对象,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本人将分别从词源中的"怀旧"、现象中的"怀旧"、审美中的"怀旧"、对文章主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大众普遍的怀旧心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景观风貌的客观评价能够科学地指导乡村景观的建设和优化.以鹤壁市塚儿章村为例,在对其景观风貌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风貌划分为自然景观风貌、农业生产景观风貌、人文景观风貌和居住景观风貌4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识别指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风貌要素,建立评价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各风貌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分析乡村现状景观风貌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优化的策略,为其他乡村建设、景观风貌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村的留守儿童户外空间设计为例,分析了乡村户外活动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在乡村景观的背景下,提出了注重地域性、强调引导性、增加趣味性、突出生态性、提高观赏性的留守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结合案例,从总体布局、景观节点和植物设计3个方面对设计策略进行体现.研究可为留守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本研究考察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城市居民的旅游怀旧对乡村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文章构建了以旅游怀旧为前因、地方认同和心理亲近为中介,亲环境行为为结果变量的乡村亲环境行为模型。通过对436份有效城市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研究发现:第一,旅游怀旧对地方认同、心理亲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与地方认同相比,心理亲近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第三,心理亲近在旅游怀旧和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地方认同在两者之间无显著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旅游怀旧对乡村旅游地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丰富了怀旧及亲环境行为的理论研究,对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旅游运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环境治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河道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是乡村环境治理的重点。在乡村河道景观的设计中,传统的方式以建设观赏性景观为主,大量采用混凝土构筑堤坝,建造水泥雕塑、亭台等,虽起到了一定的美化环境的作用,但也给河道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乡村河道生产性景观建设是当前全国各地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利用河道沿岸土地资源,打造绿色的生产性景观,既能够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又能有农副产品收获,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从国内乡村河道生产性景观建设情况来看,设计水平有高有低。通过分析乡村河道生产性景观的应用价值,查找当前乡村河道生产性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河道生产性景观多样性设计方法,以达到提高乡村河道景观建设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导向注入传统村落建设,旨在承续村落历史人文生态,实现文旅产业互勉互利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议题提供先行示范。从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出发,以广州市六个典型传统村落为观察对象,通过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方法,挖掘语言景观的时间元素特质,探究其如何参与和观照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内涵建构与价值实现。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蕴涵历史、怀旧和当代文化时间元素三种类型,其中怀旧文化时间元素的呈现方式多元复杂;2)三者在同一空间建构出四种内涵样式,即文化承续、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与文化变迁;3)文旅收入和消费者文旅体验对应着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不同时间元素在景观中的重新组合使得此类文旅体验契入消费者的身份转换和心理空间;4)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地方政府的价值预期、细致规划和建设驱动,以及语言景观在场域中所显现的时间元素搭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乡村景观研究和旅游规划变得愈发重要。如何综合考虑乡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强化乡村生产、居住和游憩功能,塑造乡村景观意象,最终将乡村规划成可居住性、可投入性和可进入性都较高的田园化乡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美学等理论对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类型、景观规划技术路线和景观规划内容等展开探讨,并以泉州市观山村景观旅游规划为实例,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17.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构成要素看是一个由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在价值取向上,“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必须要具备旅游价值,既要展示独具乡村特色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生态性、经济性、参与性、特色性、文化性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皖北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皖北农村景观要素的构成及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以提升其景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法:在对皖北乡村整体把握和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村落作为样本,对蒙城县李黄庄、刘圩村,萧县王典村等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皖北乡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图解分析对调研村落的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要素构成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基于皖北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和乡村景观格局特征。结果:皖北乡村景观总体呈现出以农田为基底,村落为核心,道路、水系为廊道的景观格局,景观异质性较低、风貌特色较差、景观品质不高。应从水系、农田、林地、建筑、道路等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加以提升。综合考虑皖北地区现状特征及各类要素特点,可采取策略进一步提升皖北乡村景观品质。结论:从自然、农田和聚落三个层面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景观提升路径,为皖北及其类似地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怀旧是个人的一种情感自觉,是对过去某种事物和文化"不约而同"的情感认同和亲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外来文化对现实家园的冲击下,人们感觉到现实的自我已经与真实的自我相脱节,希望通过怀旧来重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闽的和谐.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探讨了满足游客怀旧情感需求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潜力的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和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树立了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从媒介化理论出发研究B站"野居"系列短视频,探讨都市返乡青年如何通过短视频的媒介化展演重建"乡村乌托邦",可以发现,"野居"文化的形成乃是三重空间的媒介化再生产:一是在地化乡村生活场景的"可视性生产",即返乡青年通过具身实践所造就的一种可识别的"远离城市,隐居深山"的现实地方感;二是乡村田园景观的"可展示性传播",即通过媒介技术裁剪、拼接、美化生活片段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形成可供观赏的乡村生活景观;三是集体怀旧的互动空间,网友们通过发送弹幕、点赞、评论等方式进行自我代入,使得"野居"不再是一种私人生活选择,而变为都市青年集体追逐田园梦的乌托邦诗学。因此,"野居"短视频是当代青年用媒介化手段象征性地解决生活"异化"的一种另类实践,但在技术、平台和资本的驱动下,野居生活最终沦为不得不进行的"现代性"工作——一种社会加速时代的"新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