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档案是共和国史研究工作的重要资料,其本身是真实的。但是,档案本身的真实性不一定反映历史的原貌。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档案资料以揭示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戏曲史研究尚未广泛运用概念思维,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基本成型:“戏曲”概念被固定,经过辞书、词典的书写,作为与其他艺术门类或文学样式相区别的一种形式,它的较详细的“身份信息”被公布。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的各戏曲“品种”的纷繁称谓在此期统一,并作为概念被正式提出。“声腔”“剧种”等新概念被提出并稳定。上述概念建设工作可分成旧概念的商榷、旧称谓的定义、新概念的提出三类。概念确立所具有的学科史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标志着学科研究思维方式的逐步完善;体现了戏曲史学术共同体的渐次成型;开启了现当代戏曲史阐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10,(7):78-78
“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通史的概念,而不是专门史的概念,它是与上古史、古代史为同一序列的概念。它的时段是1840~1949年,即通常所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以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十七年,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者对文学经典的评价认为,不同创作方法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序。除了按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别对各国文学经典采取不同的待遇以外,其具体的等级分类还主要有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这种等级分类的根据来源于政治一元论的工具性思维,它在对创作方法进行政治定性的同时,也遮蔽了文学固有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百方针”作为共和国文艺发展的指导方针,十七年时期受到“极左”政治思潮的严重干扰,可以说是几经“浮沉”,文艺自然也难逃政治运动的漩涡。十七年的政治运动决定了“双百方针”先后经历了预备期、正式实验期、全面受挫期、峰回路转期和名存实亡期等五个阶段。受其影响,十七年散文的发展也伴随着“双百方针”的“浮沉”而呈现出如影随形、荣辱与共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商会史研究刚刚在国内起步之时,章开沅、林增平等颇具学术洞察力的老一辈著名近代史学者即曾断定,商会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而且还将带动和拓展对于中国近代史其他相关重要领域的探讨。也就是说,商会史研究的兴盛对于促进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现今时过境迁,林增平先生也已作古多年,但他们的断言则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从"十七年"农村小说中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描写来透析人们之间关系的亲疏变化。一方面,情感的侧重点集中在了"同志"式的友情上,在公共事业中萌发的友情成为超越亲情和爱情之上唯一可以信赖的情感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公私斗争的严峻现实,这一切情感关系都开始以"阶级"为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学指导》2003,(1):27-27
陈美兰在其发表于《学术研究》2002年第4期的文章《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中,对“十七年文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阐释。她认为,与五四以后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十七年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诗百年,历经兴衰,延绵至今。十七年作为中国文学的关键转折点,在特殊的政治—文化相交叠的历史场域中,中国新诗面临着解构和重构的双重要求,现代诗歌也不例外地置身于经典化秩序之中。建国初期,文艺界依靠选本集成、文学史著作、诗人整塑三大文学手段,逐步确立起十七年现代诗歌经典的遴选标准和生成法则,其中也暗含着其复杂的指认与打造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蕙 《现代语文》2009,(9):87-88
在“十七年”的云南短篇小说这一空间里跨越了20世纪的三个主题:启蒙与被启蒙、解放与被解放、碰撞中传统与现代,这是云南边地文学的一个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了文化领域的改造和重建,随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也开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实现社会转型和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中国知网等对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多方搜索以及对科学教育研究著作的广泛查阅,将我国目前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归纳为18个方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做出了描述,提出了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我国的科学教育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尚存在三方面不足:研究缺乏原创性、系统性,对某一议题没有长期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没有形成研究团队,缺乏领军人物;与国外、台港澳等地区联系和联合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我们建议,大力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形成高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强化科学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促进广泛合作,建立研究团队;紧密国内外联系,拓宽研究视野,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呼唤高水平的科学教育研究,高水平的科学教育研究推进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坚持着“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既与当时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渴求有关,也与当时政策决策层不平衡发展论及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不断地被边缘化,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也多次被削减,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但是,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当时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法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文艺领域持续推进。戏曲由于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成为新政权构建新的文艺政策的重心。政府希望通过对戏曲的改造,以加强对全国剧团及艺人的领导和管理,进而规范戏曲领域的自由市场。不过,政府的这一目标却在温州遇到了阻力。新中国初期温州各级文化部门对剧团的管理过程,既展示了受限于文化市场的持续存在,国家在基层的文化政策目标始终难以实现的困境,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社会的一种常态——放养式管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前30年的潮汕文学,是抗战以来潮汕大众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它将潮汕大众文学推向一个高峰。其发展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都以工农兵文学尤其是农民文学为特色,是翻身农民的纯真感情和政治热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潮汕民间通俗文学形式与革命文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尽管这些创作成果是在文学的审美意识基本缺席的状况下取得的,仍不失为现当代潮汕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标。  相似文献   

16.
在建国初的相声艺人改造中,为了将“思想落后”的底边艺人转化为社会可控制的力量,塑造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国家借助“恩威并施”的方式。既展示了党和国家的绝对权力,也改造了艺人的思想,并通过举办艺人讲习班等方式展开了对旧艺人的改造。经历了改造的艺人内化了国家的戒律,以主动“迎上”的姿态参与到了改造中,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开展政治学习与业务提高的改进运动,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建国初期失业的原因,回顾了党和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和措施要适应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社会就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朱载堉是明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在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国以来对朱载堉的研究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重点,总结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朱载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戢靖是明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在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国以来对朱载靖的研究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重点,总结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朱栽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光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传入最完整的光学知识是折射定律。明未清初,由耶稣会士先传入关于折射现象的描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学者合作译著《光论》、《光学》两书,折射定律得以准确的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