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乾陵文化     
乾陵文化包括乾陵的建筑、17座陪葬墓、乾陵石刻艺术、唐墓壁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典范之一、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各民族友好关系的生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直接影响着陵墓建筑的整体布局,这其中又以“君为臣纲”、“贵贱有别”等影响最深,在陵墓建筑布局上表现出“因山为陵”、轴对称及陪葬墓有序分列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现的贵州西部青铜文化遗存以中小型墓葬和居住遗址为主,时代可早至商周时期,但集中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兴义三个大的区域内,且各区域之间文化差异明显,缺乏统一的文化特征.已往的研究主要讨论了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提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需要改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洛阳在我国古代是西汉的陪都、东汉的都城,建国后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其中的杂技陶俑不但证明了汉代经济的兴盛,也佐证了汉"百戏"的高度发达。以洛阳出土杂技俑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百戏"的种类,以及"百戏"的发生原因,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古代体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发掘者定为战国中期晚段,学界大多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墓中竹简年代及墓主,然而这一前提并不正确。从器物形制特征等方面考察,应在战国晚期前段,即公元前299年至前278年间。墓主人决非陈良或环渊,从身分、下葬年代、竹简中反映的某些思想等角度看,他很可能是楚太子横之师慎到。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骑都尉的职能广泛,总的来说以军事职能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些其他职能如使护西域、领护河堤、参与执行一些对外交往任务等。同时,骑都尉一职具有较强的贵族性,是西汉权贵们保持功名利禄的主要凭借之一。最后骑都尉经常兼任侍中、光禄大夫等职,在整个官僚系统中居于显要位置。西汉骑都尉的这些特点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秦简.这些秦简除《日书》两种而外,经过整理小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整理,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名出版.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年,分封制是西汉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尹湾汉简的出土使我们看到了西汉政府解决分封制所取得的最终状态,学者对尹湾汉简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对尹湾汉简记载的封国问题研究的不足,以尹湾汉简为依托,以汉初分封制改革为线索,对尹湾汉简所记侯国状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形成了西汉分封制的整个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唐乾陵陪葬墓室的壁画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宫廷画师们在继承了汉魏以来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吸收了民间和外来艺术中的营养 ,使壁画艺术达到了唐时的空前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自耕农阶层的生活水平相对于统治阶层和商人阶层是比较低下的。从西汉自耕农的占地情况、西汉自然灾害情况、西汉赋税徭役情况等方面分析可知,西汉自耕农的生活状况极端贫困,生活水平比较低下。  相似文献   

11.
桑弘羊和刘晏分别是西汉和唐代理财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财措施尤其是盐法改革措施,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时代背景和指导思想均有相似之处的前提下,刘晏对桑弘羊盐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合理之处进行了选择性借鉴。在发展方面,刘晏针对桑弘羊盐法改制的弊端和新的时代需求,分别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官本位"的格局,获得了显著地成效,最终把改革引向成功。研究刘晏对桑弘羊盐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自西汉以降至唐中期盐法政策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雍正时期的《高邮州志》认为:西汉至东晋时期,高邮叫做平阿(三阿)。笔者认为,高邮两汉为县,三国时废,晋为县。其间就叫高邮县,未曾叫过平阿县。平阿县(侯国)另有其地,对应于今安徽怀远县境。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了威宁中水梨园等三个地点出土的墓葬的葬俗、时代及其文化内涵,加深了对贵州西部汉代青铜文化“中水类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查阅大量有关汉代历史资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汉代岁时节日中的元日、元宵、立春、上巳、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和腊日进行了翔实的考证。指出: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后的汉代,是中国古代岁时文化实现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在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了汉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潮,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相对稳定的汉代岁时节日,给我国民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的朝代一般认为应为秦汉时期,但又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东汉说等不同观点。论述了秦汉中央监察机构的设置(谏诤制度及谏官系统、御史大夫及其属官系统、丞相司职系统、司隶校尉等)、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今天的政权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8.
围棋起源有多种说法,学者一般倾向于先秦起源说,但近年新出现的西汉起源说颇具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西汉起源说籍以立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发现论者将注释与疏解混淆,宋学与清学错置,所得结论有误。加之作者对出土文物所反映的历史线索认识欠妥,从而得出的围棋起源于西汉之说不能成立。文章认为:围棋起源应在先秦,这不仅是因历代学者所认定,而更是由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都给予了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