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张宗祥辑录、曹锦炎点校的《王安石<字说>辑》为参考,对《字说》所有的字的说解进行考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字说》:首先,成就表现在说明语源,考证名物,注重经世致用。其次,缺陷表现在指导思想和释义方法上。如,在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宣扬个人政治主张,为政治服务,偏离了文字学的轨道。在释义时,否定许慎的"六书"理论,以"会意法"为中心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对很多字形随意拆分,主观说解词义。从文字学的角度来分析王氏对汉字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字说》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字说》在北宋熙宁年间曾产生过巨大影响,但在王氏新法遭到废罢后,《字说》亦遭排斥,并久已亡佚。许多人对此书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还存在明显的误解。从近人钩沉辑佚的《字说》600余条佚文来看,有必要对此书重新评价。《字说》确有牵强穿凿之处,但它的某些独特的价值值得重视:书中有些条目阐发了变法革新思想;不少地方继承《说文》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在运用“声训”方法释义时,也不乏言之成理之说。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的字书中,最标新立异的要算王安石的《字说》。这本书在宋代就已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但由于王安石政治地位极高,在他当政期间,主司用此书取士,读书人不敢不学习,所以也曾风行一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字说》一书也因其荒诞不经而成为字学发展中的有趣故事,知者亦复不少。可惜的是,《字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相似文献   

4.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易本烺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学者,其学术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发展了传统《说文》学的研究,他以《说文》为本,重在研究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字辨证篆》一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他还指出汉字隶变以后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势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字说》的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考徐时仪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的《字说》曾一度独行于世,奉为科举取士的圭臬,对有宋一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曾就其内容和影响作过一些考证和论述,①兹不揣谫陋,拟就其成书时间和版本流传再作一些探索。一、...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2-45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在王安石所主导的变法运动中,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政治斗争之中。要搞清楚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的、具体的态度,必须尽量淡化苏轼身上的党派标签,从其具体言行中寻找答案。熙宁二年四月的《上神宗皇帝书》,是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之态度的一种真实体现,反映了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而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却注定了苏轼在北宋党争政治中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现在能看到的《说文》全本是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大徐本)与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本文结合《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比较,对足部字从整体上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副宰相、宰相之职,并积极从事革新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这一变法虽有当时的时代局限和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但他能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兼并行为,客观上对生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了解国学的一把钥匙,对于《说文》字据的分析是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文》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说文》字据的研究是今天《说文》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整形推阐法和构件分析法,对指事字的构字理据进行分析,符合指事字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那么,它为什么不叫字典而取名《说文解字》呢?原来,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  相似文献   

12.
北宋的儒法斗争,是环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的。这场斗争再一次证明尊儒反法思潮的极端反动性。“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主张变革的思想政治路线,遭到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拚命反对和疯狂攻击。孔孟的卫道士道学家们,是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一群打手。《辨奸论》就是道学家邵伯温(1056—1134年)“无端造谤”攻击王安石的一篇代表作。后来朱熹又把攻击王安石的一切反动言论,收进他编的《三朝名臣言行录》,使其流毒八百多年。资产阶级野心家林彪把《辨奸论》奉为至宝,并用作搞政变阴谋的理论根据。因此,把《辨奸论》作一番剖析,对正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王荆公》①是梁启超撰述人物传记中成功的代表作。王荆公即北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②。梁启超以16万字的篇幅为他立传,详细地叙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行新法的成效,利弊得失,新;日两派斗争及其变法的失败,不仅取材广泛,史料丰富而翔实,逻辑严谨,充分运用了历史比较,考异等研究方法,而且观点鲜明,论证有理,非常有说服力地为中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改革家辩诬,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北宋仁宗时期,政治愈加腐败,上下输惰,苟且因循;朝廷继承…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①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国北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地主阶级革新派首领。他崇尚法家,主张变革,勇敢地实行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他不怕阻力,敢于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答司马谏议书》②就是王安石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提倡法治,讨伐“腐儒”的战斗檄文,它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敢干冲破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传统观念的反潮流  相似文献   

15.
《说文》或体多方言字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或体是《说文》重文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历来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说文》中的古文和籀文那么重视。经考察分析,《说文》或体中大部分是方言字,上述情况可能与《说文》或体多方言字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本文从解说体例、分类、编排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目"部字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说文》部首与字原的关系是文字学上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其一,把《说文》部首看作字原,认为“五百四十部,本于仓颉。……其中八千八百一十又三文,皆从是焉出,则偏旁者(按,指部首),字之原也。”其二,认为《说文》部首“根本不是字原,也不能在那里去找初文”。这两种意见都涉及到对《说文》部首的性质、汉字的发生发展及其性质、旧的字原学的评  相似文献   

18.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19.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这封信总共不到四百字,它不仅明确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提出的责难,而且相当完整地表述了变法的性质、原委以及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可谓言简意赅的一篇好文章.解放后,一再被选作中学教材.读这篇文章,自然会想到王安石的变法.看一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王安石的变法,既切合时弊,又符合封建统治者目前和长远的利益,据说对老百姓也有好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不问你  相似文献   

20.
《香字抄》是一部日本所藏的汉文典籍,属于写本,有"久原本"、"京都本"、"早稻田本"等多个版本,该书在体例、内容、用字情况上有自己的特色,存在文字学、文献学、书法学、宗教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