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荀鹤以苦吟的创作态度炼字炼句,其诗颇多名言警句,但常有“有句无篇”的缺憾。他以“伤时”、“济物”为创作宗旨,又接受白居易的影响,其诗语言通俗自然,但一些诗过分俚俗,缺乏诗意。  相似文献   

2.
实现传统价值的现代诠释和转换,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李贽思想的现代诠释和挖掘正是这样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文章通过分析李贽的主要思想内容,阐释了体现李贽思想现代价值的两个层面: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3.
李贽论学,片言只语,但崇新尚变,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展的学史观;主“童心之自”,把“童心”作为学的本体,人性化了学的内容;“以自然之为美”,用运动性、创造性、狂想笥规范学的创作,不成体系,自成体系。其体系既有谨严求实的科学性,又有浪漫前卫的创新性,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4.
5.
本着重说明,以往相当多论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不够准确,全面,只讲他反孔批儒,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是被历代统治和后世儒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铟垄断思想化护符,偶像的“孔子”,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无论从理论建树,还是精神情操,李贽都给我们留下非常值得研究和张扬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今天我们对李贽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李贽自身所应有的历史地位,本学对李贽的尊孔和反孔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尊孔表现了李贽的进步历史观,是对孔子的科学的历史的评价,而对孔子及其儒学的批判,亵读,才真是振聋发聩的历史创举,显示着李贽价值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8.
2002年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贽逝世400周年,他一生中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学术批判,而有权有势的论敌对他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迫害,这就形成了李贽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李贽至死也不明白真正推崇儒学的是那些将它作为统治工具的当时和历代的最高统治者,而绝不仅仅是理学家,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广田在二十年代诗歌创作中精心营构了“寂寞”与“希望”两组极具张力的意象,藉此既传达了“空虚的哀伤”,也表现了进击的执着。这双重的情思内容从两个不同的思想侧面表现出了诗人从封建理学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以后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包蕴着丰富的化意义。在艺术层面上,其诗作追求情思的真实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李广田在此期诗歌创作中所作的积极探索为其三十年代诗歌的成熟打下了基础,因而在其艺术道路上具有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间是在新诗第二个十年后期登上中国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抗战时期,他用诗歌作为武器采唤醒民众,召唤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去,从诗歌的内容到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译诗要有诗的形式。诗的建行不是简单地将散文分行,其目的是使诗的宣泄程式化和规范化。译诗既要反映出原诗的意境,又要给读者产生联想的空间。通过诗的韵律,用凝练的诗的语言,利用词语的音义同构现象以及适当地使用不完全句式,将原作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律动,传递给他人。  相似文献   

12.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4.
唐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造境,即诗人将自己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真切感受与典型性的意境融合起来。二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这二结合起来,使唐诗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以形象性为基础,作者的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互相交融,易于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体味、思索,富有象外之景、言外之意和韵外之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和"典型"既有相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意境有不同的性质、形态、特点和风格,因此形成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梅尧臣诗歌中的以文为诗体现为意义层面的和形成层面的。所谓意义层面的以文为诗,体现在意识指向上"尚理趣,善议论"的特征,还体现在以典故入论上。形成层面的以文为诗则体现在诗歌谋篇布局的散文化上;诗题的长短变化上;诗歌语言的日常化上,特别是引虚字入诗上。除用量多外,梅诗还偏爱某些虚字,如我们考察出梅尧臣自嘉祐二年以后便常用"不""无""莫"等否定词煞尾;最后还体现在梅诗节奏的与众不同上。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平淡美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被许多诗人所追求。平淡的诗歌易中见深,淡中藏浓,具有自然圆熟的功力,没有多方面的深厚素养很难企及。平淡之所以被认为是很难企及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自然天成、大巧若拙而又含蕴深厚的风格特征。这种看似毫不经意的随意挥洒,正是诗人高深艺术素养和过人观察力的体现,它给读者的审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高启提出了诗歌的三要素:格,意,趣。在这一主张的指导下,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从沉郁走向了奇丽。在体裁方面更多的是对前人的继承,在语言方面从清新自然走向对冷色字调的偏爱。诗中饱含真情,从直露走向了含蓄。  相似文献   

19.
诗歌无疑是语言艺术中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分行建构则是诗歌与散文区别开来的最主要的标志。本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来分析和探究现代诗分行排列的理论依据,并论述现代诗分行排列所具有的节奏功能、造型功能、突出意象的功能、强化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