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作者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探析,探索特定环境下它的深层含义,剖析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视角去深入认识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过早地面对了亲人相继离去,加之所承受的作为女性的困扰,以及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的影响,使得她感到每一个人都不能走出死亡的阴影。然而,伍尔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人们所普遍认知的其作品中包含着死亡主题,更在于她对生和死的深邃思考。笔者以《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篇名作为范例,分析了伍尔夫生死循环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3.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和海明威两位文学大师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反复显示了对生与死的诠释。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飞蛾之死》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分析,看出死亡意识中展现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5.
孙丹 《林区教学》2010,(4):11-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其作品中多以女性形象为主,通过叙事等手段反映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将伍尔夫的代表作与中国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及作品进行对比,找到了二者在女性意识上的相似体现。这种关联一方面来源于中西方女性相似的生存境遇,更重要的是伍尔夫作为著名作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先驱对中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充满了死亡意识,这个与她不断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和处于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关。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也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思考,达洛卫夫人通过赛普蒂莫斯自杀而获得了感悟,认识到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人只有在面临死亡时才能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中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书写,通过对作品中死亡意象的描写、对死亡事件的陌生化处理、对死亡意识的深刻认识等方面分析,表现并渗透了作家深切的人生感受和文化反思,更突出表达了作家对死亡事件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深邃思索。  相似文献   

8.
死亡几乎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每一部小说的主题,她的小说中往往充斥着对死亡的恐惧,死亡的感伤,当然也有对生与死的思考。道家哲学中"出生入死"、"方死方生"的生死观,与伍尔夫的死亡思考有着共通之处。在伍尔夫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死而不亡,他们的肉体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不灭的存在着,而且改变了活着的那些人,让他们在亡者的精神存在中达到艺术的巅峰。  相似文献   

9.
双性同体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文化中,作为一种女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最早是由伍尔夫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界的强烈反响。《到灯塔去》是英国杰出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莉丽是该作品中一个很重要角色,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十年期间莉丽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意识的变化,塑造了这位有独特性格双性同体的女画家,表达了其对男女两性和谐合作理想状态的憧憬,为女性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阐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情感,以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与伍尔夫丰富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紧密联系。很多作家对其中的象征意象做了不同的解读,但是仍然留有一些空白之处。有些情感和意识是无法用直接的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伍尔夫善于运用象征意象来诠释感情,因此,文章大量的象征用于更加流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本文主要针对小说的各部分标题:“灯塔”、“窗”、“岁月流逝”等意象进行了分析。借以深刻领悟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文本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张悦 《文教资料》2013,(17):22-24
舍伍德.安德森和海明威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其代表作《林中之死》和《老人与海》被认为是两位作者最经典、最成熟的作品,二者都突出表现了死亡这一主题。本文比较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死亡意识并浅析其成因,通过对比可知,虽然两位作者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死亡体验,作品也创作于同一时期,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但两位作者的死亡意识有着很大反差,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以及著名的评论家。伍尔夫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博览群书后的沉思冥想使得她的小说充满着对死亡的思考,并把它艺术化的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她对死亡的探讨从早期的迷茫到后期的超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通过细致深入地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五部主要作品:《远航》、《雅各布的房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同时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死亡这一主题的理解过程以及其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女权主义者,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代表。伍尔夫的许多作品在出版后,随即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其作品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主要探讨了伍尔夫作品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并着重分析了研究伍尔夫小说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是灾难的结束,是新生的回溯,是生命的升华,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悲剧小说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失败”、“空无”、“痛苦”、“死亡”等思想。文章通过三个方面: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虚无和痛苦以及死亡意识,来分析海明威的悲剧人生观。简要分析基悲剧人生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7.
《海浪》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艺术探索与人性追求。在小说中,伍尔夫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意识流,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文章还对意识流进行了探讨。全书分成九个部分,由六个没有姓氏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小说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无序的世界,混沌的现实,扭曲的关系,信仰的破碎和自我的丢失。小说最后表达了强烈渴望自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奠基之作,本文通过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观,后印象主义绘画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人们异化感的体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伍尔夫小说的特点,来说明这两篇小说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伍尔夫对母亲朱莉亚有一种复杂情愫,而这种复杂情愫在其作品中时有体现。本文通过从伍尔夫出生的父权制家庭背景切入,结合其小说《到灯塔去》,试着阐明伍尔夫对母亲的那份复杂情愫。  相似文献   

20.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