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仁同志是苏联真理报派驻中国的记者.三年来,我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担任翻译的职务.科仁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科仁同志是工人出身.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磨床工.起先,他在厂内办工厂小报,以后在共青团的一个地方报纸工作,后来才调到真理报工作.他是那样的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他经常对人说,中国是如此之大,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对一个记者来说,写作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2.
康乐 《新闻传播》2006,(4):42-43
热爱广播的“门外汉” 陶然,大名叫张城堡。1990年12月,陶然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雷达兵,从事通讯工作。日子里,他就特别喜爱广播,经常参在内蒙古自治区从军的与当地的广播节目,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部队和当地广电局是共建单位,这样他就能够接触到当地的一些节目主持人,在对主持人羡慕的同时,也让他产生了一种想当主持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在安福县广播电视局60多号干部职工中,有一位资格最老、年龄最大、技术最好、工作最忙的“老广播”。他是谁?他就是原安福县广播站站长、现已退居二线的谢洪裘。老谢从部队到地方,一直在广播电视局工作,一干就是38年。春去秋来,不管是在广播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还是当今广播被称为“广老三”的年月,他都是矢志不移,对党的广播事业有一种诚挚的爱、几十年来,他把自己壮美的青春、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广播事业。“此生无他求,只为广播忙”是对他一生热爱广播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安福乃至吉安地区广电系统中,熟…  相似文献   

4.
2006年秋叶正红的时候,墨西哥新闻代表团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们对中国为期11天的访问。已经年满七十岁的特奥多罗也来了。他是代表团中唯一的广播人,如今担任着拉丁美洲记者协会的副主席。一道同来的还有特奥多罗的夫人塞尔维娅,她虽然不是广播人,也不是新闻工作者,却是广播的热情支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广播记者毕生的努力是用声音去表现、诠解生活,与其他记者不同的是,广播记者要有“话筒思维”。简言之,这种思维就是透析声音,抓住声音,以声传真、传情、传理、传神。此时的记者不仅仅是受众的眼睛,更是他们的耳朵。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中央台在职员工和全国广播人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荣幸。 这几天,我总想起三个人来,他们是三位普通的听众。一位是海南的听众,他把所有从广播里听到过的中央台记者和播音员的名字全部记录在册,字虽然写得不准确,但发音是对的,逢年过节他就一一写来祝福,送来关心。不仅如此,他还能从节目的播报中了解记者的行踪。另一位是吉林的中学语文老师,他每月都把我们广播中读错的字和不准确的发音做成一张表,寄给我们,上面详细注明哪一天、哪一个节目、哪一位同志发…  相似文献   

7.
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已故副部级离休干部周新武同志的纪念文集--《周新武纪念文集》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周新武同志系河南息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在近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1948年起从事广播事业以来,他热爱广播电视工作,精心编制实施了各个时期的发展计划,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培育广播电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本文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集纳了周新武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满怀深情写下的对他的回忆。第二部分汇集了周新武同志生前…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新闻界,凌愉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他曾在《喀什日报》工作十五年,《新疆工人报》工作五年,现在是《中国交通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又是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摄影学会会员。他凭着顽强的拚搏精神,饱含热爱新疆、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两栖”记者。看过凌愉文章的人,都以为他一定是个才华横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1994年的改革与发展──杨伟光台长访谈录本刊记者乐之最近,记者访问了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同志,虽然没有请他全面介绍中央电视台1994年的改革与发展工作,但大致说来、没有离开这个话题。所以,记者冠上了这么一个题目。记者:我们刊物是一个广播电...  相似文献   

11.
迎着人民共和国黎明诞生的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不凡历程。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铸就了江西广播事业的辉煌,也锤炼了一代代矢志奉献的广播人。下面介绍的几位广播人只是江西台的几位普普通通代表,但在他们身上却反映了广播人无私奉献、知难而进、奋力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浓缩了广播人对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限忠诚。曾令斌是驻赣州地区记者站站长,“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从事广播记者已经整整十五年了。驻地记者只身在外,工作全靠自觉。赣州地区18个县、市,面积占江西全省的五分之一。对人民广播事业…  相似文献   

12.
前两年,“广老大”变成“广小三”,向广播电台“拜拜”的广播工作者一个接一个。有的改换门庭,有的下海经商…… 他却20多年如一日,对广播工作一往情深,如痴似醉。曾有多次“跳槽”机会向他招手,他硬是贫贱不移。他淡泊名利,如同一位辛勤的老农,默默耕耘在广播这片土地上。 被人誉为“广播迷”名叫雷明德,是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首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地市以下新闻单位仅他一人)。 今年6月,当雷明德到北京参加“全国新闻奖获奖者研修班”学习时,我们采访了他。 出生于陕北农民家庭的雷明德,幼年家境贫寒。解放后他才有了机会上学读书。他读初中时就开始在《延安报》上发表消息、通讯。学生时代他品学兼优,18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雷明德成为广播记者。在担任电台记者、编辑、专题部主任、总编室主任的20多年中,“办好广播为人民”就是他人生的最大追求。他协助电台领导,同80多名广播工作者一起,把宝鸡台办成了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电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专职记者最初有三十多人,以后逐渐发展到七十多人,我是最早的记者之一。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这支年轻的记者队伍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我们讲话、开座谈会,谈如何当好一名记者。有时还让报社的领导同志把他对记者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传达给我们,使我们这批年轻的记者在他的关怀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1955年1月,报社召开记者会,请耀邦同志来给大家讲话,原以为他工作忙,不一定能来,谁知他满口答应,并且讲了一个上午。对于记者的任务、记者的作风、记者的品德、记者…  相似文献   

14.
胡云林,笔名方舟,现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 总编辑。他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思想 政治、宣传、新闻工作30多年来,著书立说十几本,是 陕西新闻界知名的一位高级记者,曾获得宝鸡市劳动 模范、陕西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宝鸡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人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右手握着车把,左手将半导体收音机贴在耳朵上专心收听。人们说他是个“广播迷”。 其实,他不是“广播迷”。他,就是荣获陕西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的、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的胡云林。他,是陕西新闻界知名的一位高级记者。 胡云林在广播这片土地上,已辛勤耕耘12载,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1970年,年仅 14岁还在初中读书的彭世繁就喜欢上了新闻写作。他采写的《颗粒归仓》、《优质小麦交国家》等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文章最先是在县广播站播出。尽管在那个时代“记者”这个词在农民心目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家乡人民却为自己的事迹能上广播而感到无比自豪。因此,他们十分感激彭世繁这个“土记者”,而他本人也从中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青年时代,彭世繁生活条件很差,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为他买稿纸信封等供他写稿。他就找记工员用过的废记工本翻过本打草稿,向学校老师、乡村干部要点稿纸信封写稿。那些年,他的…  相似文献   

16.
李世璞     
李世璞,山西省翼城县人,1943年生,中共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西记者站站长。中国广播学会会员,主任记者。1967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 197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近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李世璞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其中,有54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983年。他采写的  相似文献   

17.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8.
许彭 《新闻世界》2011,(4):51-52
广播记者和一般记者的不同处,在于他的采访和写作要考虑到广播是以声音取胜的特点,要善于录音采访和广播节目的制作。而广播驻站记者是广播记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广播驻站记者必须具备"求实"、"热诚"、"勤学"、"敏锐"、"吃苦"、"创新"、"应变"、"开拓"等关键素质。  相似文献   

19.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20.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