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将由宗教和信仰的不同而导致的冲突即“文明的冲突”来主宰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他将文明之间矛盾视为国际政治基本矛盾是错误的,其次,他关于文明间互动趋向冲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实践上其理论不能解释当前国际现实,其实质是部分美国人霸权思想的反映,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趋同和兼容。  相似文献   

2.
浅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文教资料》2006,(29):75-77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本文将参考中、西学者的观点对他的“文明冲突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论述“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渊源:1.“冷战”后意识形态决定论的危难与衰退;2.“中国威胁论”对西方世界的触动;3.历史上文明现、文化观的启迪与创新;4.美国国内多元文化的存在与演变。我们可以从中体察到亨廷顿所代表的一部分美国人的政治文化心理,这也许对揭示中美关系有所神益。  相似文献   

4.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明冲突论”以来,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认为,所谓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文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者认为,所谓文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文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 亨廷顿著作很多,影响最大的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重构。人民之间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经济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区别,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这些概念来界定自己。世界之间的冲突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阶级这些实体将退居其次,而文明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亨廷顿抛出“文明冲突”论以来,中国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探讨。并且各自提出了主要观点和论据。可以说,对“文明冲突”论观点的批判是逐步深化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黄骏 《江苏高教》2002,(2):122-125
关于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中美两国所关注的问题和发展的理念与思路有很大差别。本文考察了文化剥夺理论、文化差异理论对美国民族同化教育向多元文化教育转变的影响,分析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所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及走出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艳芳 《海外英语》2020,(8):231-233
道家思想与文化是先贤圣哲以老子思想为根源,在对天地人思考的基础上创立的学说.道家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历代学人所推崇.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道家文化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犹如一颗东方明珠,光芒四射,为人们照亮了前方的路.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可以借鉴道家文化所反映的天人合一思想.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不断恶化的环境危机.这篇论文旨在从道家"天人合一"义理的视角,以特里·威廉斯的《白贝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对其相似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婷 《现代语文》2008,(1):88-91
李安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比较、对峙、相互适应乃至融合,从中可以看到其强烈的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李安而言, "故土"作为相对于寓居地美国出现的概念,被泛化为整个中国的形象.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泛中国化"的色彩,重视在作品中灌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而不拘泥于对某一地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重构,世界之间的冲突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国家、阶级这些实体将退居_其次,而文明将成为最基本的实体;文化总是追随着权力。亨廷顿的文化冲突理论对于正确判断21世纪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至少反映了部分美国学者对时局的一种基本估价。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工业化社会中存在的所谓的文明和人类的自然本性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工业化摧毁了人的本性这一事实。赞美了自然的力量,鼓舞人们追求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理论中,提到了关于现代化中国家在从传统政体到现代政体的过渡性问题。在过渡中必然面临各种发展目标冲突的困境,对这些目标之间各种变量的把握与平衡成为和谐过渡中的关键。其中,经济发展、社会改革与政治现代化;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的阶级性;政治输出与暴力、腐化;政党与利益集团;权威与民主;作为变量的文化因素等是其中比较突出与关键的变量,体现了亨廷顿作为政治保守主义者的倾向。虽然这种倾向是以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为背景的,但是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行政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文明的发展目标,行政文明是和谐社会的组织保障;我国行政必须走出“传统化”的行政方阵,落实“法治化”的阳光工程,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战略,构建“体系化”的责任制度,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文明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三大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逐步明确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体系,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又一次伟大飞跃,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这标志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的爱欲说(libido)至今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因其具有革新性质的意义引起众多人的兴趣。笔者在研读该理论时,不禁忽发奇想,如果放到一个更广的领域里,用来阐释西方两大文明时代——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人类的高度文明成果的某些社会原因,是否也一样适用呢?鉴于此,作了一次笨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的反证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首先给出它的基础理论,然后通过证题实践归纳出它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广东以破坏森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和当前环境污染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整治环境、掀起生态文明运动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国民素质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将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科学认识,是我党几代领导集体执政经验的理论结晶,也标志着我党执政水平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虽然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论断,但是在其思想体系中处处闪耀着政治文明的深邃思想.因此深入挖掘邓小平的政治文明观对于正确理解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