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1.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防止“师源性”的心理障碍。2.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心理尚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紧张、竞争的氛围中,必然导致其孤僻、冷漠,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尽可能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2.
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5)
高一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衔接阶段,多数学生都需要调整、过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适应,若不能进行及时的调适,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分析了高职院校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进行有效疏导和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藏区高一寄宿制学生由于来自雪域高原不同区域,语言、风俗等有较大的差别,帮助他们迅速调整心态,适应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进一步深造有着重大的意义。应针对藏区高一寄宿制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疏导、预防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周鹊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2):23-25
随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倾向于把心理适应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并将其视为心理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适应动向及变化,进一步强化高职教育的就业和市场导向性,对培养职业技能过硬,职业心理适应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较高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职学生产生职业心理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存在障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环境,深化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多方位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和适宜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搞好大学一年级学生入学教育,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询与治疗以“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体现。同时,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在短时期内尽快地调整好身心状态,转变个人角色,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顺利而有效地度过大学时代。一、生活能力与生活习惯方面的适应问题与指导对于第一次远离家门求学的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恐怕就是独立生活的问题。在中学时代,由于高考竞争比较激烈,所以中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很单一地为… 相似文献
11.
12.
高一阶段的顺利适应和心理转变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部分高一学生进行了施测,并通过学生座谈,深入了解了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扰。调查发现高一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宣泄方面遇到的困扰比较多,并针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3,(1):46-48
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病态的性格。职高幼师是一个几乎都由清一色女生构成的特殊群体,易于产生嫉妒心理。本着重探讨职高幼师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并对其产生进行归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建良 《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11(2):30-31
实习基地是职高学生的练兵场,是把课堂理论转化为操作技能的试验田。积极发展实习基地,走产教结合之路.是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出特色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农职高(指以农类专业为主地处农村的职校)实践基地缺少生机活力,产教结合薄弱。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其好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3):64-67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外界刺激因素将会发生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深圳大学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2):100-10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查及该地,对深圳大学在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大学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普遍较好;(2)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女生;(3)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适应我显著差异;(4)父母间良好的人利于孩子心理适应水平的发展;(5)家庭出身背景理智一定的影响作用;(6)心理适应水平最好的被试均来自非独生子女的工人和干部家庭、且都是男性 相似文献
17.
18.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心理健康机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是指从入学到一个学期内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如果对自我和新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新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适应问题,不仅影响学业,还可能会给他们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埋下隐患。因此,总结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由农村进入城市,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社会配套设施的不足等原因的存在,使失地农民出现了生存的危机感、工作的挫折感、被歧视感等心理问题。并且,失地农民的这种心理不适应状态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失地农民自身、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还要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