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艳 《中国教工》2010,(10):37-37
案例: 进入高三学期后,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让班主任贺老师颇为头疼。为了不落下每一个学生,贺老师曾试过让优等生与后进生同坐、优等生包围后进生、学生“自由组合”等方式,但部分学生的听课质量依然不高,成绩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2.
信任学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博得学生的信任,实现师生双方的互相信任,那么,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就会更好,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师生的“双向信任”□安徽贺建邺班主任老师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无论以前表现多么...  相似文献   

3.
李老师在班主任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介绍说:“担任五(1)班班主任之前,原来四(1)班主任冯老师就告诉他说:‘班上有一个最懒做作业的学生,作业十次有八次不做,老师对他进行重罚、批评,投诉其家长,都没有凑效,都拿他没有办法,一个班就是因为他一个人成绩不合格,评不上文明班……’”我接这个班教了一个星期,发现他仍然不交作业,这印证了冯老师的话。但是,也发现他很有个性,我不能再用冯老师这种“高压方法”强迫他做作业,而是以“表扬”的方法,治他的“懒病”。有一次,他又不交作业了,我不是批评他,而是耐心辅导他做作业,在分数上有所提高,给他尝…  相似文献   

4.
一、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思品老师,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说:“一见新老师严肃的样子,我心里就害怕,不敢提问。”班主任马上批评道:“乱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今后他怎么教你,一定要喜欢他。”在这里,班主任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还责备学生的感受,也许从此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5.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  相似文献   

6.
在十年的教师生涯中,郭志东老师担任了九年的班主任,有七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唯一一年没有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是因为他带完第一届初三后,甲状腺腺瘤开刀,这样的身体让他不得不暂时离开班主任的岗位,那一年,他仍然担任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谈到教师这个职业时,郭志东老师既严肃,又带着些许感慨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虽然郭老师任教的班级数学总名列前茅,但他仍强调:“老师教学生,不仅体现在成绩,更体现在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等方面.”郭老师不无感慨地说:“老师,就是‘医心'的.”  相似文献   

7.
小荷报     
礼物班主任张老师的生日快到了。我送什么给老师呢?贺卡——我没钱买,相片——没有合适的。为老师采一束花  相似文献   

8.
我们“家”有62个孩子,还有一位幽默的“家长”,那就是我们的“贺老爸”,其实,他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贺老师。我们的“贺老爸”有一张变化万千的脸。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像“摄像头”一样拍下我们上课时的种种行为。为了能更好地“监管”我们,除了眼睛外,“老爸”还找来了得力助手耳朵、鼻子、嘴, 当然还少不了架在鼻子上的那副眼镜。我总怀疑那眼镜被做了手脚,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摄像头”拍进去呢?我们的“老爸”很幽默,有时上上课,“全家人”都会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9.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班主任老师教育两个对老师不礼貌的男生的故事。对于两个男生,班主任老师没有责备他俩一句,只是说了这两桩事情。老师通过两件事告诉学生“尊敬的鞠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的道理,使两个不懂礼貌的学生深受教育。这篇文章中,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其实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我很敬畏我的班主任,因为他“整”学生的手段很特别。在一节班主任的数学课上,我很投入地玩起了刚刚买来的电子游戏机。课上完了,我玩得也很尽兴,老师竟然没有觉察,一节课风平浪静。发数学作业本的时候,我的作业本中夹着一张纸条,我傻眼了,因为作业本中夹的纸条是班主任的秘密“传票”,纸条上写着:“请你自己来交作业。”老师不愧有“神探”之名,学生们所有的“罪行”都在他的眼中和掌心。我有些害怕,不知班主任要如何处理我。中午,我拿着作业本来到办公室,班主任正埋头备课,我小心翼翼地在门外喊了声:“报告!”“进来。”我低头交上作业本…  相似文献   

12.
常听一些当老师的朋友讲:“学校可以一周没有校长,但不能一天没有班主任。”“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我想,不管怎么说,班主任在学校工作、学生成长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北京海淀区卫国中学,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调查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反映,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他们的措施之一。在政教主任董晓岚的支持下,我们拜读了学校对班主任的调查表,很受启发。现整理出一部分,刊登出来。读后,您会觉得这不仅是学生对班主任的期盼,也是对家长、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温柔的鞭子     
欧阳老师接了一个出了名的烂班的班主任。第一天的第一节就是欧阳的语文课,一节课差不多过了一半,一个名叫朱阳的学生才慢悠悠地在教室门口喊“报告”。朱阳是班里有名的“迟到大王”和“调皮大王”见此情景,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个直盯盯地看着欧阳老师,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想看看新班主任如何处置这个令前班主任头疼的朱阳。欧阳老师没有马上叫朱阳进教室,而是面向全班学生说:“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有迟到的理由,可朱阳同学今天毕竟迟到了,我们罚他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有这等奇事? 同学们当然赞同说:“好!”欧阳老师接着又对朱阳道:“朱阳…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调查指出:“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从没有单独和老师说过话。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学生仅占47.5%”。……  相似文献   

15.
崔浩 《甘肃教育》2008,(6):10-11
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老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后,他的班主任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其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予以赞赏,并鼓励他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6.
路老师是我校公认的优秀班主任,说他“优秀”,主要体现在他的班级管理上。路老师和蔼可亲,一副十足的“书生”模样,但是无论多么难管,多么令家长、老师头痛的学生到了路老师的班里,总能很快“改邪归正”“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7.
高翔 《教育艺术》2003,(1):37-37
身为多年的教师兼班主任,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一起谈论“为什么我们经常表扬学生,但似乎学生的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件事是他应当做的,而且,还应该做得很好,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为什么我要表扬他?”其实,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的第一届学生就要参加高考了。那天,和某班学生照毕业合影,任凭班主任怎么强调,每次都有同学闭上眼睛,班主任老师急的直躲脚,埋怨同学们不听话。这时摄影师告诉学生:“同学们全部闭上眼睛。”然后他数一、二、三、睁开,同时按下快门,相片上没有一位同学闭眼。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师天天与学生相处在一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就像牙齿与舌头的碰撞一样会时有发生,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给老师起外号、谩骂老师,严重者对老师吹胡子瞪眼甚至对老师动手等。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宁稳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要学会运用策略,耐心细致,慎之又慎,巧妙化解。一是宜“冷”不宜“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  相似文献   

20.
一天,学生小王和他的“父亲”来到办公室,说:“哪位是小王的班主任老师,小王在校辛苦了,我想让他请假出去改善一下生活。”我感到很奇怪,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王的父亲有点“水”,因为学生家长到校见到孩子的班主任,一般都很客气,而且在老师面前说话很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