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残碎     
-7夜恬静似水,苍穹上依旧是伴随我十五个年头的月亮,我整理着杂乱的书桌,把剩余的卡布基诺倒掉,把Q变换为隐身,点开新的文档,随手在键盘上敲打出我所想说的话……“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周先生说的。“所谓回忆者,就是讲一些散碎的东西。”这是我说的。我喜欢回忆,把往事拼凑,它代表阶段,代表成长,代表一切。-6我坐在转椅上,仰望着天棚,空间很大,但苍白,好像我们的人生,有着无尽的想象。清晨,是现实的来临,亦是梦境的结束……春时,花开花落,无声无息……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与故事……记叙一切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读着,回忆着,微笑着。尘埃轻舞,浓了书香,斑驳了时光。鲍尔吉·原野在《感恩的心》中说:“血缘是这样一种东西,超越城乡差距和所谓知识,在独有的河流里交汇,彼此听得见血流的声音。”人都被血缘这根无形的线牵引着。  相似文献   

4.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5.
我国杰出的教育学家徐特立先生说:“教者校也,是外来的东西;育者养也,是内发的东西。”“教与育是内外两力”,而要使两力内外统一起来,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属非智力因素,是对人的身心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强大精神力量。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自身情感因素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和智力两个因素有意识地统一起来,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意境,领悟情感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  相似文献   

6.
回首又见他     
我一直都想为Steven写点文字,因为越是不想忘记的东西越容易忘记。所以如果我写了,那么当有一天我真的忘记了的时候,我可以翻出来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噢,原来是这个样子。”但是关于Steven,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值得记录,值得珍惜,像春天里漫天飞舞、幻散的杨花,细小却美丽得让人痛心。  相似文献   

7.
我的梦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文字令我  相似文献   

8.
唐代画家张在美术创作方面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沥”,这不只是他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也是符合美术创作规律的。所谓‘讲师造化”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外在的物象,并以之博得观赏者的认同;所谓‘冲得心源”是表达出画家对世界的独有观照,以显示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两个方面是不能偏废的。忽视了“师造化”就失去了创作的现象,失去了风格特点,就成了无生命的东西。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强调了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意义。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花鸟画时,要观赏临摹名家作品,从中学习传统的技法;同时,还要创立新的技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普通的德育工作者,我常常这样反思: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我能够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在一个周期的教学任务结束之后,除了能让学生有个理想的考试成绩,我给学生还留下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在学生的成长旅途上,我是曾经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还是一粒“尘埃”?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表演如果成功,别人肯定会说:“那家伙背后长眼睛。”我背朝桌子!道具]笔记本、笔盒、尺子、手帕、橡皮等9样东西表演场所]教室或家里观众]3~8人好,我就选这个!123在桌上摆放9样东西,然后在观众中选出一人,对他说:“请在9样东西中选1样,触摸以后说:‘我选好了。’”自己背朝着桌子。等对方说“我选好了”后转回身。“有谁愿意上来,一边按顺序摸这些东西,一边向我提问:‘他刚才摸的是这个吗?’”让其中一位观众上前来。“是这个吗?”“不是。”“是这个吗?”“对,就是这个。”虽然观众在触碰东西时自己完…  相似文献   

11.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无法重新开始的,比如回忆。我常想起一些人和事。他们是我的朋友,在三年初中生活里和我朝夕相处,看过我开怀的笑,看过我软弱的哭泣。记得粟伟对我说:“你注定和我们不一样。”是的,我是好学生,我父母这么说,老师这么说,同学也是这么说,他只是个在学校里混时间的人,可是他,曾经给我警醒的鼓励。  相似文献   

12.
怕与不怕鲍威尔说:“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此话可谓经典。四道试题有一次,鲍威尔回答记者一提问。有记者问:“您认为事业和家庭哪个轻哪个重?”鲍威尔说:“我认为人生应该有四道试题:学业、事业、婚姻和家庭。只有平均分高才能算及格,切莫将太多的精神,用在其中的任何一道题上。做人2001年4月,鲍威尔的政敌霍恩,曾当面羞辱过他不学无术,鲍威尔并没有否认自己不学无术,而是回敬道:“我情愿做一个善于与人交流的无学问者,不愿意做一个博学但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因为我是属于公…  相似文献   

1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我”,教材是这样注释的:“美我,以我为美。”我认为这样注释是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把“美我”当成了意动用法。我们知道,所谓形容词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相似文献   

14.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但有时也不免使人感伤。当我回眸中学九年的语文教学时,惶恐不已。这些年里,我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有什么可以证明,风行水面,走过的似乎已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但有时也不免使人感伤。当我回眸中学九年的语文教学时,惶恐不已。这些年里,我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有什么可以证明,风行水面,走过的似乎已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6.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15日  在芸芸众生中,在五行八作中,有一种人,就是像我这样的教书匠,或者美其名,称之为“学者”。我们这种人难免不时要舞笔弄墨,写点文章的。根据我的分析,文章约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被动写的文章,一是主动写的文章。   所谓“被动写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应试的“八股文”和“试帖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文章多半是“代圣人立言”的,或者是“颂圣”的,不许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会说废话。记得鲁迅在什么文章中举了一个废话的例子:“夫天地者乃宇宙之乾坤,吾心者…  相似文献   

17.
鲁迅很少谈自己的创作,仅有几篇文章,其中的一篇就是《呐喊·自序》。这篇文章被鲁迅研究大师钱理群先生誉为“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提供了一个窥视鲁迅内在世界的难得的机会,一条鲁迅精神发展的明晰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一开始就提到“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从文章内容的表层来看他不能忘却的回忆是童…  相似文献   

18.
小允 《家长》2013,(2):8-9
那天,我陪爸爸去楼下的市场买东西。无意中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许多铁皮青蛙,爸爸看到后眼睛一亮,买了一个捧在手里把玩。见我不解地望着他,爸爸笑着说这是他们“70后”的回忆。我听后一怔,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属于我们“90后”的回忆是什么呢?想了半天,除了网络,就只有偶像剧了。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真恨发明这句话的俗人。因为我妈妈每天与我对话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把我同各式各样的“货物”比。首先是跟她小时候比,说她那时候多么的乖,多么听话,自己很小就能照顾弟弟妹妹,由此证明我没有她强。我总觉得岁月的冲刷使她忘了自己做的“坏事”。由于我做的“坏事”特别有“创意”,才使人们记忆犹新。我曾悄悄问过姥姥,姥姥说妈妈小的时候,也曾顶过嘴,丢过东西,也曾被人批评“骄傲”呢!第二是与她的朋友、同事、同学,甚至与我们萍水相逢的人的子女比。我真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儿童精英…  相似文献   

20.
阳光 《小学生》2006,(10):30-31
“属狗的今年学业如何?”“A型血的人,今年要注意些什么?”“水瓶座的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神秘的塔罗牌说我今年会有贵人相助.”……星座、纸牌、看手相这些所谓算命的东西疯狂地侵入到美丽的校园。同学们对“算命”游戏怎么看呢7(以下名字均是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