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以家庭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并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的成长,而以雇佣方式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需要慎重推行.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家庭农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家庭农场在界定标准上还存在混乱,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的细碎分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等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障碍。需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地农业资源条件,合理指导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并针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构建相应的支持体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农村市场主体对象,建设统一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现实的需要.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较为完整,但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近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层次较低.落实政策、加强扶持是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产业化是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专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自从实行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在兼业户营的基础上出现专业化经营的势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农业专业化经营的步伐势必加快。  相似文献   

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我国农村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同国外成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大投入,改善社会化服务的各项基础环境,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工作。其次,要从服务组织建设、服务组织制度、服务组织原则、服务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及农业保险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农业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南山区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发展缓慢,少数成熟的专业种养大户开始向多元化家庭经营方式转变。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培育应该创新思路,优先培育和重点发展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引导其他经生产营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业科技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新型的居家养老方式应运而生。这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兴养老方式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调查发现,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较好,而社区、政府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加大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壮大高素质社会工作者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对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几率较低,政策支持激励了农户的参与行为但降低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家庭人口规模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会促进农户持续参与特色农业项目,而贫困农户和偏远地区农户更倾向于短暂参与,政策支持对农户短暂参与的促进作用比对持续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力度和持续性,提升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预期和意愿;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并鼓励农户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环境不平等,融资困难,信息缺乏,管理混乱以及格局狭小,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并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客观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