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2014年贵州省普定县农村调研获取的426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Stepwise方法分析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文化程度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户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的职业,进而影响农户收入水平;2)资产经营性收入占比反映农户家庭资产的多寡,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资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做生意,其次是其他、耕地林地出租、房屋出租、农机具出租;3)政策性收入占比的增加反映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减弱,故政策性收入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生产性支出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业依然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能否上网对农户收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完善农村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门槛效应估计模型,采取 Hansen 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利用2004—2013年新疆14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以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门限变量,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对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对新疆农业投入产出弹性有显著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跨过8050元门限值时,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当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跨过9650元门限值时,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可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提升有利于增加新疆农业的产出,而南疆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离门限值有一定距离,抑制了其农业产出弹性的提升。因此,应努力提升新疆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并重点扶持南疆地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和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资金规模扩张越大则收入增量越多,其中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增收幅度最大,各类财政衔接资金对农民收入的提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农业支出、卫生和教育支出、水利环境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3类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金融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则缩小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从长期来看,资金规模扩张能促进农民增收,且各类支出的影响相同。只有根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政策目标适时调整财政资金规模和资金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财政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5.
促成粮食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亲环境行为是有效推进我国粮食安全、耕地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采用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种粮农户的调研数据,依据Lewin行为理论,设定“环境—刺激—反应—行为”的发生机制,利用Logit-ISM模型分析农户粮食生产的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环保制度、生态效益认知、亲环境宣传力度、亲友关系、村庄治理水平等是影响农户粮食生产亲环境行为发生显著因素。基于研究结果,从宣传引导、人才培养、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强化粮食生产新环境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媒介及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环保信息传播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进而影响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基于信息传播培养理论,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信念—价值—规范"理论构建亲环境行为理论模型,并采用甘肃省19个县(区)542户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环保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责任归属均对其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农户经营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对其亲环境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应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农户亲环境价值观及主体责任认知、亲环境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有效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7.
政策认知、确权方式与土地确权的农户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的政策评价是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维度,有必要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利用对苏、鲁、赣、皖四省农户的591份调研问卷,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考察农户的政策认知和地方政府的确权方式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分析发现: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和工作参与程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满意度,而确权方式由于本身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农户满意度无显著相关性;平原地区的农户和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的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较高,而家庭人口数较多的农户满意度较低.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等方式提高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采用何种确权方式既要尊重农户真实意愿,又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快外向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是农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受农户特征、生产能力、制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对西南地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特征(文化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成本、商品化水平)、制度(供应链联盟制度、政府监管和保护政策、政府补贴政策)3方面的因素对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制度因素﹥生产能力﹥农户特征.农户应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及家庭农场转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应维护农户利益,政府应完善制度环境,以有效增强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基于SFA的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超负荷运营程度高、范围广的现象,利用上海港6个公用码头及其整体2000-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发现大型机械操作员工的技能、设备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这3个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均为正向,且组织效率的影响最大.从港口发展前景来看,应加强生产组织的管理,缩短船舶非生产性停时;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设备管理水平;关注技术效率水平,适时推进潜在生产边界.  相似文献   

10.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要素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农业生产效应将存在差异.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对中国东部江、浙、粤和西部川、渝、黔六省市的抽样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市场化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造成了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损失,务工汇款并不能帮助农户改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没有改变务工汇款与农户技术效率的关系,但显著抑制了劳动力流失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市场环境的差别会导致劳动力转移效应的差异.各地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