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匏有苦叶》在流传过程中,其诗旨出现多种理解,归纳起来共有刺卫宣公说、刺淫乱说、邶人刺管叔说、仕途之道说、婚恋说、怀念友人说六种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解读和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倾向于婚恋说.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3.
初步统计,整部《诗经》写到"雨"的约有二十五篇,三十五处。或实写,或比兴,或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或饱含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多姿,为后世诗歌构建出一个"雨"意象的范畴。这些雨意象可大致分为物雨、情雨、修辞之雨三类,依此分析可从中寻出一些《诗经》"雨"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5.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诗经》里的许多篇目都有大量的水意象参与其中,水意象承载着当时人类的道德与情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对水意象在《诗经》里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类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意象在《诗经》弃妇诗中有两类,一类是比兴之水及其相关的意象,一类是情景交融的水意象。这些水意象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水的柔弱象征女子的柔弱,水的清浊象征品德的好坏,水的阻隔象征爱情的被弃,这些审美意蕴丰富了弃妇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苦在古代经常用作名词表草名,但究竟为何草,争论颇多。或日甘草,或云苦荼,或日地黄,或日黄药,迄无定论。比较众说,从造词理据、用字通假以及文献用例等方面考证《诗经·唐风·采苓》苦字的名词用法,认为苦作地黄解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8.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恨又可爱的角色,是一种颇具创造活力的意象符号.本文试从文化原型这一角度探析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婚恋诗中大量的"水意象"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学意义及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诗经》中的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诗经》中的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则对《诗经》没有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众说不一。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在,这就是所谓《诗经》“国风”绝大多数是民歌的观念。其实,楚风带有浓厚的民歌特性。而《诗经》多是当时贵族创作的诗歌,反映贵族阶层的兴趣,自然不会收入民歌色彩的楚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6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玉,到《诗经》时代,玉器的制造与使用已经趋于成熟,各种名目的玉在那时也已经出现。文章通过对玉的名目的梳理,厘清了各种玉器,还分析了《诗经》中“玉”物象繁多的原因,证明了当时人们重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玉含有的精多。  相似文献   

13.
“鸡鸣”之声首先在《诗经》中唱响。它的涵义主要源于周代深厚的文化背景,从在自然生活中表示时间概念,到在社会生活中警戒作用的发挥,最后到人格精神的象征,在《诗经》中经过了形成、发展和升华的过程。“鸡鸣”在周代社会的普遍流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彼其"是个双音词结构,"其"是"衬字",语助词。但"彼"不应该理解为常见的代词(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使用,在《诗经》中"彼"应是通假字,通"被"(攀糜切),有"翩翩貌"义。  相似文献   

15.
历代《诗经》研究者对《诗经》中所谓的六篇"命名"篇章篇名由来问题的解说莫衷一是,且多为个人主观臆说,缺乏求是精神。本文即是对这些说法进行归类,并作简要分析、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金前文 《天中学刊》2007,22(4):75-77
清陈寿祺、陈乔枞父子在辑考汉《诗经》学齐鲁韩三家遗说时断定赵岐、高诱所习为鲁诗。比照相关文献,这种看法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客观地讲,赵岐、高诱的《诗经》学渊源应该为韩诗。  相似文献   

18.
《诗经》语言极富魅力和表现力,其特点之一为同义词极为丰富,仅“大”的同义词就有三十多个。考其同义词丰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古人审美倾向的影响、方言因素、本义相同、引中义相同、音律和谐、行文灵活等。  相似文献   

19.
白宪娟 《天中学刊》2014,29(6):86-90
闻一多新颖独到同时又功力扎实的《诗经》研究,成就了其在现代《诗》学史上大师的地位.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以寻求《诗经》本身“诗”的本真面目为终极目的,综合运用训诂学、现代语法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精神分析学等多学科方法,在文字校勘、词义训诂、意象解析中渗入审美阐释,在极大破坏传统《诗》学的同时重建《诗经》阐释系统.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体系为后人广泛借鉴.同时,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郑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商业的发达、经济的活跃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进步,政治上表现出较为开明的色彩。外交方面的独立的意识,法家、纵横家先驱的出现,以及教育、私学的发展,都使郑人有着大胆、开放的意识。对于一个地处大国夹缝中的小国来说,如此开明的政治氛围,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郑风》的内容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