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浙江的兴学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已初露端倪,到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颁布学堂章程后形成高潮。民国时的浙江,提倡新学,民间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官办的为数较少。其中民办的当推浙江瑞安的孙诒让,他先后在瑞安办起了学计馆、方言馆、化学堂、女学蒙塾及温州蚕学馆等。几乎在同时,杭州知府林启也开始了兴学活动,他一上任即在省城筹备新式学堂。他们一南一北,互相呼应,拉开了清末浙江兴学的序幕,使浙江省的教育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清末浙江的兴学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已初露端倪,到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颁布学堂章程后形成高潮.民国时的浙江,提倡新学,民间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官办的为数较少.  相似文献   

3.
清末书院改办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江苏书院的改革几经反复,步履蹒珊。它对新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大批学校直接脱胎于书院,在新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涌现出一大批名小学、名中学。其次,书院制度虽已终结,流风所披,遗韵仍在,书院残存组织为当地教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从清末江苏书院的变革与衰亡中,可以窥见中国教育近代化步伐的蹒跚与沉重。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的新式学堂与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统治采取的应急举措,在新政期间,随教育改革推行,涌现出大批新式学堂,新式学堂从办学宗旨,教学对象,学习内容,办学模式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新政促进了新式学堂大量涌现,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期间,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宣布停废,此乃中国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但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社会波动或骚乱,这是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陈腐渐成共识,以及主事者的精心筹划、稳步实施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开办新式学堂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借助清末兴学的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新式学堂发展成为自己宣传和组织革命的阵地,徐锡麟任教和兴办新式学堂的历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最终,新式学堂演变为培育革命力量的基地和清末革命浪潮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式学堂的教师群体是在晚明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趋势下,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随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教师群体的产生,源于甲午以来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教育改革思潮的滥觞及近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教师群体的形成,以1902年南洋公学学潮后成立爱国学社为标志.教师群体产生后,又推动和加剧了这一社会变革的总趋势,二者互动导致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过去学者对江西新式学堂作过不少研究,普遍认为江西新式学堂居于全国的前列,对新式学堂所起的作用评价较高。在顺应清末新政的潮流下,江西新式学堂开始兴起并有所发展,但在清末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推行新式教育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江西新式教育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相似文献   

10.
火灾一直伴随着杭州城的兴起与发展,给城市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火政"(消防)成了历任杭城管理者的重大任务。笔者主要从救火这个层面对清末杭州城消防事业的变迁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展现杭州城市管理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的学堂章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学课程:以教化思想为目的的经文学课程、以应世写作为目的的古文学课程和以怡情审美为目的的纯文学课程。这种特有的现象留下了传统蒙学向现代语文教育过渡的痕迹,也吐露出章程的制定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抉择时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董俊  王芳 《文学教育(上)》2011,(19):151-151
清末民初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先进知识份子大量的翻译促进了新式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初的翻译与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清末江西巡抚利用清政府推行新政之际介入新式学堂教育,掌握了新式教育的权力.在此期间,江西巡抚群体逐步地为江西构建了新式学堂教育体系,并实行了创立各类专门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举措.这些举措为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在江西的传播,江西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对江西教育乃至江西社会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巡抚群体为江西教育和江西社会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式学堂教师主要由本国毕业生、留学生、旧学教师和外国教习构成.新旧并存的教师构成影响了新式学堂“新”之程度,使新式学堂呈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这四类教师群体之间存在着互动性,其组合比例因时间、地域、学校种类呈现出差异性.清末新式学堂教师结构及互动性体现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新旧质素之间并不完全呈对立关系,而是继承、渐变与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编练新军从清末新政开始的。新军待遇优厚,一个士兵的月饷可以养活五口之家。读书人的首选是上学堂,但新式学堂学费很高。当兵不用花钱,还可以挣钱。新军也特别愿意招募读过书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末的政治近代化努力 ,自戊戌变法始 ,历新政而至辛亥革命 ,经历了由改革到革命 ,由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变。本文主要说明我们在这些近代化努力的教学过程中亟需重视的四个问题。一、当时统治中国的是满清王朝 ,常以一己之私病天下 ,而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激化。尽管康熙帝以其雄才大略 ,确立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皇权专制为官僚政体的核心 ,使清政府由满洲贵族政权转变为满汉贵族地主专政性质 ,但是其“非我族类”的“私心”从不见消失 ,其文字狱的严酷、其政权组织中满汉官吏的职位设置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推出 ,都体现了满清贵族防止“外…  相似文献   

20.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