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收益既是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作的成果也是争夺的对象。针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配企业收益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按照各自对企业的贡献量大小作为分配依据,然后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分配过程中,量化指标,确定权重,最后通过实际例子阐明应用该模型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
“风险-收益”对等理论下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平  赵涛 《软科学》2010,24(8):91-94
现行的薪酬分配理论和制度只强调了人力资本具有收益的要求权,没有对人力资本的价值、风险及薪酬分配方式展开协同研究。其无法实现风险-收益对等,难以指导企业薪酬分配实践。提出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技术入股理论体系,给出人力资本技术入股的股权转换计算方法和进程安排。  相似文献   

3.
袁颖 《未来与发展》2007,28(3):30-33
人力资本所有者往往选择学习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向进行学习.这时受教育水平起到一种信号显示的作用,即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学习成本低、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本进入企业后.不但能给企业创造新价值,还能节约培训成本,最终使企业的收益增加。所以在进行企业剩余分配的时候,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力资本收益构成中应包节约成本的部分,而且收益与学习能力成正比。社会、企业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人都应谊在促进人力资本学习和生产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投资额计量的新模式--收益贡献折合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中的关键作用要求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地位,以其自身人力资源投入企业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额为依据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人力资本投资额的计量应以劳动者创造企业收益的能力作为计量依据,并考虑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回报要求,将企业实现的全部收益扣除物力资本所有者最低要求的投资收益后的部分视为劳动者的收益贡献,采用一定的折合率即合折合计算得到人力资本投资额。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公司收益享有剩余索取权已初步得到理论认可,但尚未应用实践,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的利益分配难以量化,本文试图重新界定人力资源的核算对象,分析人力资源权益内涵,从量化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超额价值入手为实际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建立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不同的概念,只有稀缺性人力资源才是人力资本。会计中予以资本化的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源,而仅仅是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处理方式既符合谨慎性原则,也体现成本效益法则的要求。人力资本有权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而不是接受激励,分配对象是净利润扣除财务资本必要报酬后的余额(即经济增加值)。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理论定义企业所有权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但这种企业所有权仅归物质资本所有者,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应该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物质资本拥有企业乘余控制权是因为承担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剩余索取权是一种包括了风险性收益的内的要素收益。而人力资本的乘余控制权是国为人力资本面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行使了非合约性行为权,乘余索取权是与之对应的对益。文中进一步区分了人力资本的工资收益与乘余索取收益的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8.
徐海波  李怀祖 《软科学》2007,21(1):37-39,52
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顺序的角度设计在经理人薪酬、在保证股东满意收益的基础上,再支付经理人人力资本的报酬,经理人实际上具有最终的剩余索取权。并从相机治理理论、风险分配与在职消费控制三个方面对该薪酬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应该作为人力资本参与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益分配,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不同类型可以设立不同的EVA分成率标准,然后对技术创新项目成员进行“二次分配”。在研发型项目中,EVA值的确定可以视研发成果的获取利润的两种途径进行评定,然后依据技术创新人才在项目中角色绩效进行“二次分配”;而应用型项目的EVA值主要是通过项目实施前后企业收益差减去资本成本得到的,对项目成员奖励时采用“关键节点重要性衡量法”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0.
要进一步认识国有企业 ,还必须从产权的角度界定。只有这样 ,才能对国有企业进行更为清晰的把握。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 ,指出了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西方广泛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是有力的证明。“到目前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 ,实际上是一个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分配给企业内部成员的渐进过程“。国有产权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人力资本及产权的剥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将是如何分配企业产权使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对应 ,以提高企业效率。就此而言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必须承认人力资本及其享有的人力产权 ,必须用具体的人力产权来代替抽象的“全民产权“、“国家产权“和“集体产权“。这是一个迟早要处理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科技型人力资本具有更加难以监督及高度专用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所有权分配时,必须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一定的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了基于人力资本的剃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企业所有权的重新安排,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实质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企业剩余权分割,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也探讨了影响剩余索取权的主要因素,以及剃余行为权的行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区分了人力资本的工资收益与剩余索取收益的根源,井据此阐释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试图指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学悖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本从人力资本价值的构成分析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的成因,确认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在讨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中可分离论和不可分离论的局限后,根据投资背畏提出了人力资本产权包括人力资本私有产权和非人力资本私有产权的二元化界定论,最后,通过收益细分确认了各部分产权的收益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力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人力资本的定义和特点出发,明确了人力资本的产权构成,认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企业员工,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由企业和个人分享。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创新就是让人力资本获得产权应有的权利收益,采取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资本产权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赢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企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培训投资的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措施,即企业要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执行力的强化、激励以及培训投资的收益对比等方面进行改善,以达到使培训投资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分析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依据,总结影响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各种综合性因素.最后,得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高等教育实施过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共同治理逻辑下的人力资本间接定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主体地位的角度,提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治理并共同分享企业剩余。在此基础上给出人力资本在“共同治理”观下与其所有者主体地位相适宜的间接定价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表现出来的剩余收益索取权安排应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方式所分享的企业剩余体现了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间接价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权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产权价值法"。人力资本产权首先表现在补偿保全权,即人力资本获得的基本工资和津贴;其次表现在收益权,即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应得到的收益性分配,这两部分价值可以通过货币指标计量;人力资本产权的一些特性,如使用权的发挥程度会影响其绩效,进而影响其收益,这是货币指标无法体现的,必须通过非货币指标计量,进而构建了基于产权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杨柳  孙黎 《软科学》2007,21(3):142-144
人力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准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