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人文化的教育——新世纪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条件下,我国的教育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做到走进生活———建基教育的基础;关注生命———坚持教育的本真;提升精神———实现教育的追求;重塑信仰———恪守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要实现其本体论意义,就必须走出学科课程逻辑,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走向生活世界,确立教育学的课程价值;探索大学生探究的课程实施形态,追求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和深化德性教学,追求教育学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于写作而言,生活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了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呢?  相似文献   

5.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生命关怀、生存关怀与生活关怀理念有重要的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生”关怀的实现需要做到:1.树立现代健康观,关注学生身心和谐与全面健康;2.树立人本理念,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3.加深文化蕴涵,为“生命意义”的培育开辟沃土;4.构建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三者相互统一协调的原则,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研究,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真善美的自我追求,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个性鲜明、掌握创造智慧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许奔月 《现代语文》2013,(11):67-68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文当中“安静”的内涵和对于作者的重要意义; 2.结合文本和生活,理解“零度”、“柔弱”的内涵; 3.体会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生活根·实践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应然主张,强调主题实践活动要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实践的方式获取新经验。“生活根”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主题生成与价值追求;“实践魂”是基于具身认知的知行合一和生命成长。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形成有益成长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2日,55岁的重庆能源松藻公司退休工人刘易强,走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深造之路。退休了还去读书,而且读的还是清华?很多人对刘易强的做法并不理解。刘易强解释说,自己27岁时曾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但因家中拮据没能去上学。工作后他仍然坚持绘画,描绘自己的生活,甚至开过画展。如今,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加起来不过3 000多元,买绘画的材料用掉一部分,剩下的也就只够维持生计了。从工作到现在,因为  相似文献   

11.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出现的一些以当下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体现出关注个体生命的浓重人文关怀。表现在四方面:描写个体不同的生存状态并对其遭遇到的苦难表达同情;塑造在物欲利诱乃至威逼面前坚持人格尊严和对理想追求的现代性人格;肯定个人奋斗、个性化生活方式中包含的人生价值;对人物的生存境域作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3.
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体验是生命个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以生命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就要成为个体建构精神世界和追寻存在意义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转向动态生成的具有个体性和境域性的知识观.实施走进生活世界的整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4.
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生活,建造生活与作文的桥梁;走进名家生活经典,了解了文学航向,也实现品味人生尊重生活;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追求作文的“自然”风格;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课堂会很美、很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世博的启示     
《少年月刊》2010,(11):1-1
绿色.满眼的绿色。走进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屋顶布满绿色的灌术.不时有大朵的粉色.白色花瓣飘落在参观者身上.带给我们除了视觉之外的新奇的触觉感受。同时.昭示着人们:营造绿色.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导向:走进内心,倾吐真言。南通市近几年的作文命题一直坚持“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这一导向。2008年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侧重于以阳光心态感悟现实记录生活;2009年全命题“我们一起走过”,侧重于以开放的心态回眸以往抒写真情;  相似文献   

17.
李淑春 《考试周刊》2012,(81):120-121
新课程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相似文献   

18.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关注学生生命与成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质的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深入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可以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追求过程。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忽以走进课文内容深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本中的生命意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语文单独设科已届百年.笔者在一篇纪念文章(《语文:生活生命生态》)中写道,如果不是过多地数落语文的不是.而是站在建设的立场上看待语文,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语文一直是“剑走偏锋”: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对生活的轻视,使语文与生活隔膜;对生命的漠视,导致语文生命价值丢失;对生态的无视,致使语文陷入一个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