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对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要么是多媒体唱主角,要么是学生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极尽迎合学生之能事,绞尽脑汁让主角进行各种名目的活动,展示所谓的“才华”,结果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本色”回归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冰冰 《辅导员》2014,(14):119-119
当我们重新审视教育,面向课堂时,如何向课堂要质量,要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然是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话题。所谓“实效性”,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课堂的实效性,重在强调一个“实”字,是踏踏实实的教学,是扎扎实实的训练,也是实实在在的效果。由此看来,能够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大的收获,这便是实效。  相似文献   

3.
诗歌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心灵,能将丰富的联想注入心灵,能用优美的想象启迪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完善。激发诗情。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诗歌,撩拨起学生的诗情,拨响学生读诗、品诗的心弦呢?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中学校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确实是一大难题。学生在作文课上往往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便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会表现出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衔接不自然,前后不照应,谋篇意识不强等缺点,“假、大、空、虚、套”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克服以上弊端,走好写作之路呢?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周英俊 《教师》2011,(1):46-47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节公开课老师们都会花数倍于平时备课的时间,极尽所能地准备好各种资料.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力求标新立异,并进行多次反复的“打磨”,因此涌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  相似文献   

6.
“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用宗璞《〈丁香结〉代后记》中的这一句话形容其散文《三幅画》,感觉再恰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7.
张廷杰 《中国教师》2009,(Z1):472-473
<正>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教师的职业道德将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将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检验。三尺讲台,举足轻重。因此,树立良好的课堂形象,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原生态”一词最早由德国人海克尔提出,指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引申到文化领域则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形态”。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和谐课堂。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充满理性智慧、链接学生生活、师生充分对话。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和空气,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只有在原生态环境滋润下,学生的道德认知才能鲜活起来、情感体验才能充盈起来、心灵感悟才能深刻起来、人格品质才能健全起来,从而促进生命自由蓬勃地生长。  相似文献   

9.
技法解读 白描手法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呈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学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和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朴素平易的文字、明快简练的语言,十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态,表现出作者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相似文献   

10.
谢春花 《考试周刊》2012,(50):44-44
就语文教学而言,其"简约"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按照简单的教学程序,围绕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性,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并且教学效果显著的一种语文教学形式。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筒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筒约拒绝低效,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简约主要包含如下内容。一、教学目标简明扼要语文课应该设置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人们常说:“没有目标的教学,就等于饭后散步:有目标的教学就等于百米赛跑。”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简明扼要,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效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只重形式,盲目跟风,全盘否定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不良现象。究竟什么是语文课呢?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那么,如何解决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参加省名校名师观摩活动,授课教师立足文本,扎实训练,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涵,让笔者对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本色韵味。  相似文献   

13.
"江南女子的婉约",是多数人对盛新凤老师执教风格的评价,这位来自浙江湖州的女老师从长相、声音再到执教风格,都浅浅荡漾着太湖的微波。她就像这个季节该有的桂花香,打开窗,香气便飘入,这般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仿佛盛老师的教学风格是这样清新、自然。以《去年的树》《"番茄太阳"》《青海高原一株柳》三节公开课为例,本文重点探讨盛老师清新自然的课堂文本解读过程,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14.
题目 给n个自上而下相连的正方形着黑色或白色.当n≤4时,在所有不同的着色方案中,黑色正方形互不相连的着色方案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今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存在着两种风格的美:错彩镂金的人工雕饰之美和出水芙蓉的朴素自然之美。不假雕琢、气韵天成的自 然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崇尚。  相似文献   

16.
应莉祎 《教师》2012,(24):26-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面对资源素材的匮乏、学校  相似文献   

17.
正初见陈思贝,一个白净秀气、文雅端庄的女生,给人的印象是个羞怯的、不爱说话的孩子。然而待她开口,你会发现她口才极好,脸上表情生动,灵气十足,真正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读了她的文章,你更会击节赞叹,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或是杂文,她都有感而发,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她的文字简练,文笔优美,  相似文献   

18.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要求后,部分老师片面的追求愉快学习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陷入"虚、闹、杂、碎、偏"的境地,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10年第9期刊登了杨云奎老师的题为《构造正方形或圆解题》一文,阅后拍手称奇,令人叫绝.但转念一想,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构造法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巧法”.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构造,对学生来说还是雾里看花,只可欣赏,不易掌握.假若用通法求解,其实也很简捷明了,也易于掌握和操作.现再举三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陶玲 《现代语文》2013,(4):29-30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同仁相继发出了"越教越难,越教越累,越教越不会教"的喟叹,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况赫然存在。新课程改革到现在,我们有些授课形式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那么,到底该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文中,笔者力图从分析语文现状,寻求语文突围等环节阐释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