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幸在《山东教育》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一点笔墨痕迹。特别是1962年6月至1966年(“文革”开始即停刊)期间,我担任主任,成为编辑部的一个成员。值此《山东教育》创刊50周年庆典,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萦迴脑间。 我走上编辑生涯,是在1962年6月,组织上委任我为山东教育社主任。派我这个差事,据说是因我常给《山东教育》写点东西,认为当编辑内行。实际上是个误会,编和写既相通又不同,应当说是两个行当。隔行如隔山,乍走上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夕,我从师范学校肄业到一个县城完小教小学;五十年代我又考入高校去读中文,毕业后被分到滕县一中教语文。开初,我只是《山东教育》的一个普通读者。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由读者“晋升”为《山东教育》的作者。那是在1961年的下半年。山东省教育厅派人到滕县一中搞调查研究。我当时任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在一次小型的教学座谈会上,我作了关于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专题发言。会后,省厅尹钧荣主任让我把发言整理成文章,他说要交给《山东教育》杂志去发表。我的第一篇教学文章,就这样被发表在《山东教育》第十一期上,题目是《有的放矢,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3.
办刊杂忆     
我跟《山东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1945年末,我在胶东解放区小学教师岗位上读到这份刊物,当时作为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著作来读。1949年5月,《山东教育》在省城济南复刊,我同编辑部在一个机关大院办公,还登过几篇我写的稿,此时我由一个读者成为作者。没想到后来又成为编者,1957年初,《山东教育》准备第二次复刊,领导调我到山东教育社工作,我当时体会不到编刊物很辛,更想不到还会有风险,什么要求没有提,服从分配投入复刊等备工作。当年7月  相似文献   

4.
早在七十年代,我就和《山东教育》结了缘。那时我是一个民办教师,月工资只有4元,可我每年都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订阅《山东教育》。 是《山东教育》帮助我熟悉了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大纲,掌握了教材教法,学习了全国各地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1978年5月,我县用同一数学试题抽考、我教的五年级班学生数学成  相似文献   

5.
我记得《山东教育》是在1957年复刊的。那时我在邹县教育局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也是特约撰稿人之一。而且,在荣积川同志具体筹办《山东教育》时,曾推荐朱敬本和我去山东教育社工作,不久朱敬本同志去了,我因县里不放没调成。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60岁了!60年来,她高唱正气之歌,理想之歌,引领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我在《山东教育》营造的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许多年过去了,那些难忘的事,至今仍令我刻骨铭心。记得那是1977年6月,我报名的第一天,办公室里除了两张会议桌和几把椅子外,只有一堆废  相似文献   

7.
与《山东教育》结缘是在1997年隆冬。那是一个飞雪飘舞的日子,我从同事那里发现了一本薄薄的期刊———《山东教育》,讨来细细一读,顿时被贵刊纯正的学术风格、温馨的文学绿地———校园文化副刊所吸引。《山东教育》办得太好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时,我正致力于“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开发”课题的研究。面对案头上那一撂撂研究稿件,我想可否向《山东教育》一试呢?即使达不到发表水平,幸许还会得到某位编辑老师的指点呢!这样想着,我便把一篇长达三千余字的稿子投进了邮箱。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想必已是石沉大…  相似文献   

8.
一路相伴     
与《山东教育》相识是在1996年。刚刚登上讲台,我年轻气盛,壮志在胸,自以为讲课不在话下,可几堂课下来,我却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失望。茫茫然的我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了《山东教育》这本让我从此难以割舍的杂志。翻开书,渐渐读进去,我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念过了“芝麻开门”后,便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语文名师教学赏析”让我窥见了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精髓,“语文教学建议”更让我将备课中的疑惑迎刃而解。“创新教育百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山东教育》的帮助下,我的课得到学生与同行的认可。更让我感激《山东教…  相似文献   

9.
我是《山东教育》杂志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从 1958年开始,我就订阅《山东教育》,迄今已逾 40余载。我的业务好,实实在在说是得益于常年坚持阅读《山东教育》,因而对这份刊物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可惜的是 1998年退休后,觉着旧杂志无用了,就把 1958年至 1989年的杂志全卖了,现在手头保存的仅剩 1990年以后的了,现在想来十分可惜。《山东教育》从去年改了大开本,内容更精彩了,版式更漂亮了,希望新世纪里她的质量越来越好 ! 我订阅了40年的《山东教育》$沂水县双语实验学校@戚洪聚  相似文献   

10.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5年来,《山东教育》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常伴我左右,帮助我由一名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成长为今天的中学高级教师。更让我自豪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山东教育》上,曾刊登过我的“教育感悟”。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49年春天才开始同《山东教育》打交道的。那时我从延安来济南,调到华东大学附中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和勤奋的撰稿人。主编蔡迪同志常约我来研究稿件。来往频繁,交谈深厚,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到古今教育的著名人物,无所不谈,我就和《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山东教育社设在教育厅的一排古老平房中的几间屋子里,是刊物的编辑、发行处  相似文献   

12.
今天,利用没课的时间,我专心致志地研读了2008年10月份的《山东教育》。读罢"卷首语"《用心做教育》,我欣喜得无以言表。作为新上岗教师,我那种"求助"心是极其热切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竟让我发现了一笔大财富,发现了一位良师诤友。当我把《山东教育》捧在手心的时候,立时发觉:我终于有了成长的"加油站"。由于工作的地方偏僻,手头又不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6日早晨,《山东教育》原主编、《语文主题学习》主编、北京新学校研究院顾问毕唐书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执行主编马红芳老师一行4人,冒着绵绵秋雨径直走入昌乐县西湖小学六年级四班习作课堂,几分钟以后,以《今年我12岁》《下雨了》《我叫……》《我是男子汉》《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的现场习作开始了。在我的组织引领下,学生自主选题、审题,小组交流构思,然后进入静静的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李士雪 《山东教育》2021,(10):63-63
说起我与《山东教育》的相遇,还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他非常热爱读书,经常从学校借一些书带回家读,其中借阅次数最多的就是《山东教育》。耳濡目染,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山东教育》已经陪伴我走过了7个春秋。《山东教育》,我的启蒙老师。2004年,在我第一次踏入我所任教的学校时,教导主任就给了我几期《山东教育》。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遍,被里面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快乐点滴》告诉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有许多许多的快乐,这无形中减轻了我的紧张和胆怯。《飞鸽传书……》教给我如何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使我的"底气"更足了。《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教育》如恋人。我跟她相识于2000年。一次,我去校长办公室开会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山东教育》,就被她迷住了,从此,  相似文献   

17.
姜俊丽 《山东教育》2010,(10):62-62
<正>在我们学校,《山东教育》是公认的良师益友。这些年来学校一直为每个教研组订一本《山东教育》。而我,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每当新一期散发着墨香的《山东教育》发到办公室时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如恋人。 我跟她相识于2000年。一次,我去校长办公室开会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山东教育》,就被她迷住了,从此,与之携手相伴走过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9.
说起来,我是《山东教育》的老作者了。早在1964年我就为《山东教育》投稿,这件事虽然不大,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没有这件事,我的生活也许是另一种样子。 “小解,你写的文章发表了!”泰山中学党委董秘书告诉我。 董秘书的话是那么认真,不会是开玩笑。于是我问:“在哪里?”他回答:“最近一期《山东教育》。”我答应了一声,表面显得平静,内心却很激动。这是每个“爬格子”的人都曾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20.
郭银增 《山东教育》2009,(1):120-120
我从教8年,她相伴8年;我从:一个无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到一个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是《山东教育》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她就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