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2003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青海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降水天气实况和灾情,详细分析了这次降水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的特征,并总结出青藏高原东部大到暴雨天气的产生前兆,从而为预报此类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005年4月19日哈尔滨机场入春以来第一次透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为哈尔滨机场今后中到大雨的预报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t639数值预报产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13年8月2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跟踪、观测分析了暴雨的落区,强度等。结果表明:高空低涡的强度与地面锋辐合线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高空低涡越强地面低压容易发展,从而导致系统移动缓慢降水时间长。通过中尺度分析发现高空冷堆和低层暖湿气流对本次过程中起到了提供大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2007年7月22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本次过程的热力,动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冰雹的短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5月7日受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山东省出现了一次降雨过程,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及时抓住这一有利的天气形势,在广空十三师786机组、济空潍坊机场的积极配合下,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人工增雨作业。 这次人工增雨作业是在十分复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山东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及时组织了两个架次的作业飞行。8时30分—17时05分先后在前期降水较小的潍坊、淄博、青岛、烟台等地进行了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内普降中到大雨,影响面积47600平方公里,增水约1.904亿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概述了暖锋锋生前产生降水的天气形势,并对一次天气个例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出了预报此类天气的关键所在,为今后类似天气预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4年7月8~9日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物理量特征,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大降水天气过程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秀萍 《青海科技》2011,18(3):64-66
本文对2009年5月26~27日发生在青海省的大范围大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降水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巴尔喀什湖低槽发展且东移南压,底部分裂小槽东移而形成的降水系统,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1998年3月20日江淮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雷打雪”天气过程(其中浙江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雷电,冰雹,雪,霰和暴雨等多种天气共存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天气形势特点,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等方面着手,对本次过程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资料和自动站、雷达资料对2012年6月25—2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西低东高环流背景下,低空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供给、副热带高压不断西进、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低空切变线与河套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前两个时段以对流性降水为主,第三个时段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不断有强对流单体生成,产生了列车效应及后向传播,导致强降水的产生;T-lnP图的形态特征及各项物理量的变化,均对降水的产生有很强的指示意义;依据天气尺度环流提供的背景场,可以大致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6年2月11日至12日鄂托克前旗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高低空配合、物理量特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等方面探讨了此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发展、触发机制,结果表明:这次大到暴雪发生在北槽南涡的大尺度背景下,高空长波槽和地面倒槽是这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北支槽南压是触发暴雪的热力因子;暴雪发生阶段,850hPa高度24h从正变温变为负变温中心,上冷下暖的热力结构利于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资料和地面实况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9日—13日乌拉特后旗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特征与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探讨乌拉特后旗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表明,此次高温过程500 hPa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中低层受热低压影响,850 hPa温度线在28℃~32℃,地面气压梯度在2.5 hPa及以下;气层稳定,空气干燥(中低层相对湿度20%~30%),辐射增温作用显著;不同的下垫面性质与海拔高度同样影响高温出现位置与强度,下垫面热容量越小,海拔越低,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发生在2009年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青海省东部地区中到大雪降水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背景、降水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卫星红外云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低槽携带冷空气在东移南下过程中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是此次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700hPa从四川经甘肃到青海省东部的东南气流向降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为此次中到大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20~21日青海东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附近冷空气与中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高空冷涡打通为这次大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西太平洋副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主要成因,物理量场上高低空的合理配置、700hPa高原暖涡为低层水汽辐合为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V-3θ诊断对这次秋季大降水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成娟  朱平 《青海科技》2010,17(5):61-6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晚发生在我省东北部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与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压槽底分裂冷空气在我省东北部交绥是导致我省东北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台站加密资料和Micaps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应用等方面做了分析,得出中北部降水偏大、南部偏小的原因为:2018年7月23日凌晨中北部有MCS生成,对流性质显著,有短时强降水发生;台风外围水汽供应充足,偏东风携带水汽主要影响中北部地区;水汽辐合位置偏北,降水集中在中北部,导致本次过程中北部偏大,南部偏小。  相似文献   

17.
以降雨为例,根据天气学原理,利用MICAPS资料从高低空实况、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探测等方面探讨了鄂尔多斯市两次后倾槽降水的共同点,并总结出预报经验,为之后此类降水的预报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后倾槽降水当高低空均受系统影响时,降水为混合型降水,量级较大;当低层系统移出时,转为稳定性降水;只有当高空槽移出时,降水才会彻底结束。  相似文献   

18.
对2013年6月30日鄂尔多斯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分析了天气过程的降水实况,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发生时间段集中在30日14时至16时左右,较大量级的降水落区及强对流灾害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鄂市中东部地区。从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可以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层短波槽伴随低空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地面河套气旋以及副高的西伸北抬。从中尺度及探空资料分析表明不稳定层结及MCS的发生发展,从雷达图的分析显示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生成、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旦增  德吉白玛 《西藏科技》2005,(10):50-51,56
本文通过现有的MICAPS提供的几种物理量和实况降水资料来分析近几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找到一组相关的K指数、不稳定能量、沙氏指数与强降水相对应的指标,来作为预报强降水天气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2~4日青海省区域性大到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8月2~4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区域性大到暴雨的天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此次降水与各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低槽槽底分裂冷空气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交绥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