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迫切需要确立"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的理想走向,以凸显语文教育对学生个人生活及发展的意义.这是由教育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的,也是传统语文教育与国外母语教育的启示.在实施策略上,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念,从"为人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开展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2.
著名语文教师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谈到"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可见,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确实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因此,把时评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手段。马恩来老师主编的《时评语文读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  相似文献   

3.
<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先生说:"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种务实的生活教育思想,应该成为科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我们把学习陶行知生活教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要解答"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教什么".语文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从思想感情到审美情趣,从社会生活到人生感悟,从语言表达到写作技法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探讨语文的核心价值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8.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9.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10.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使中学语文教学达到既教文又育人的目的,实现教学由"为升学就业作准备"到"为人生作准备"的正常转轨,我认为"生活语文"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作为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就是为了点化生命,涤荡思想,丰富人生,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生命丰盈起来,人生的价值光彩起来。"用美好去影响学生"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理想主义特质。语文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教育,其理想主义特性更为突出。本文从如下四点阐述语文教育浓郁的理想主义特性:一.语文教材贯注了丰厚的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燕妮 《现代语文》2005,(10):81-82
语文是为人的终生成长提供营养的学科,语文教我们尊重生命、贴近自然、融入生活;语文教我们同情与宽容,唤起想象,启迪心灵,提升精神品质与人生境界;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数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教师必须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差距,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18.
罗世识 《广西教育》2014,(29):101-101
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落实"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把"教"与"学""做"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生活体验中发现语文教学之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细节出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以达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视内在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课堂中,教师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