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虽然意象丰富,意境深刻,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怎样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呢?我校范如刚老师精心准备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l] 师:(出示挂图)仔细看图,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 生:陆游在冬天的夜里教他的儿子子聿读书. 师:还画了什么? 生:翠竹、苍松. 师:你认为翠竹和苍松有什么特点? 生:坚强,有韧劲. 生:坚韧不拔. 师:读书需要怎样的韧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 [点评]插图形象生动、画面精美,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利用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的紧密相关性,运用探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也渗透了课文的思想内涵.由于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变得跃跃欲试了.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白杨》时,摈弃了繁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学生读书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读讲课文的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形容白杨的一个词语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准.(学生读书、思考)生:高大挺秀.师:对.“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认真读书.我请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内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的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利益的。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  相似文献   

4.
课文中的插图,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们忽略,其实它的用处极大,就看你是否用得恰当。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有的插图是安排在课文开头部分的,学生一翻开课文,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醒目的图画。因此,借助插图导入新课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凡卡》的插图画  相似文献   

5.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黑兔和小白兔都和谁参加比赛?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教《最后一课》,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时,有一位同学提问:“课文上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幅插图为什么没有画韩麦尔先生戴帽子呢?”  相似文献   

7.
一、从读到讲,讲读结合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渠道,“读”是完成理解的必由之路。如《粜米》一课,我要求学生分角色读米商和农民的一段对话,同学们情绪激昂,尤其是两个男生读得声情并茂,把农民朋友的淳朴憨厚,商人的奸诈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二、从读到思,读思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我除了训练学生读的基本功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凡卡》一课“爷爷砍圣诞树”和“爷爷守夜”两段,我引导学生读后思考:“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凡卡,这里写凡卡的爷爷,是不是走题了?为什么?”激发学生去读书,去思考,从…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和同学们正在学习《凡卡》,大家都沉浸在对儿卡悲惨遭遇的同情之中一学到第10自然段“……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与插图相对照,学生产生了疑问:鞋店有那么多鞋,为什么凡卡却说没有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对《凡卡》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教者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找准基调,引导朗读《凡卡》一文蕴含五种情感基调,要读好这篇课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准这五种情感基调,然后针对不同基调进行朗读。1.课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悲伤的调子———凡卡准备写信时的担心、害怕:“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而“昏暗的神像”又给凡卡写信的环境抹上了压抑、悲伤的底色。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者应引导学生读出担心、害怕、…  相似文献   

11.
《凡卡》一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导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一、老板与爷爷对比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凡卡的学徒生活很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学生知道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12.
师:戴嵩在短时间内就画好了《斗牛图》(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贴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同学们,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夸赞戴嵩,请你找到以后,学着他的样儿夸一夸。(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各自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举起了小手)生1:一位商人看了,是这样称赞的:“画得太像了,画得太  相似文献   

13.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比老师还棒。你们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师:对,大家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呀,它已经越过了墙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我致力于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精神与心灵的碰撞中,感悟课文传承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凡卡》一课的教学。片断一:师:课文为什么两次写到凡卡爷爷身边的狗?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师,课文还有一句也提到了狗。“我们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师:对,你把课文读得很仔细,我们也可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生:凡卡想起了爷爷身边的狗,可能是因为他羡慕狗,狗可以和爷爷形影不离,而…  相似文献   

15.
《凡卡》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作业:“同学们请想一想,小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以后,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有哪些可能?请大家尽量想,比比看,谁设想最多,最快。”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动开了脑筋,紧张地思考着,不时记下一点什么。一分钟后,学生甲举手,老师示意他发言。生甲:我认为凡卡给他的爷爷写信后会出现四  相似文献   

16.
[《九色鹿》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所述故事出自《佛经》。传说菩萨身为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文章意在让孩子们明白要恪守信用的道理。鲁蕾老师在参加五华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时执教此课,受到好评。]片断一:师生读文,用心动情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呀非常喜欢听同学们读书,因为每次倾听大伙儿读书都像是在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愿意读给老师听一听吗?生(大声地回答):愿意!师:那好,现在就请大家按故事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话,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抓住了这些细节,就促进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辩与灵性。【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生: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生: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生:我知道,凡卡会写…  相似文献   

18.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 ,当你过生日时 ,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 ?怎样应贺呢 ?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 ,那么 ,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 ?怎么都不说话了 ,不说话也叫沉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 ,好吗 ?2 .读了课题 ,你们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并互相正音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诵读正确、流利 ;3.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检查读书效果1.指名接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 ,然后评一评 ,谁读得好 ;2 .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金秋十月的一个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中,时而撞击,时而倘佯。课在酣畅而投入地进行……忽然,我班分外活跃的“小不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看他焦急的样子,以为他又给我打岔(上课时经常上厕所,成绩中等),就对他作了应允的点头。没料到,他是要给课文挑毛病”。“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他的语气是那般的肯定,“你看,插图上父子俩卷起裤腿,我们知道,那是水田,既然是水田,禾苗拔高一下,也不一定全枯死。”我一怔,哟,怎么回事?我也疑惑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孩子:“书中的插图会不会有问题?”说着顺手抚摸着…  相似文献   

20.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九册《鲸》一文第五自然段的教学片断:学习鲸睡觉有什么特点。(一)师:鲸睡觉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找出第五自然段中表示鲸睡觉的动词,再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生:(读书,画词,归纳)师:你们找出了哪些动词?生:我找到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