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长拥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文章针对我国家庭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联系实际探讨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最佳起点 ,尊重孩子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以及独生子女的教育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家教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最早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当他逐渐长大,开始走向学校,去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为边远山区的一名农村教师,现在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对孩子的教育权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而家长却不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孩子从一出生,父母是他们最先接触的人,家庭就是他们最先接触的环境。从家长身上,孩子了解了家长的生活、工作、学习及为人处事,认识了周围的人和事,懂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最适当的早期教育将事半功倍。而作为有特殊需要的盲童家庭早期教育更是倍受关注。本文以游戏作为切入点,帮助家长理解游戏在盲童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选择适合盲童的家庭游戏,掌握教盲童玩游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早期教育的意义、可能性、内容、方式以及早期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的阐述,帮助广大早期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摆脱早期教育的误区,科学合理地对待早期教育,充分挖掘幼儿的智力潜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教育家原达哉指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当中身心发育最显著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期间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这说明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儿童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石,具有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不足,只有充分地认识这些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爸爸批评,妈妈打圆场”等现象,甚至会因子女教育意见不一致引发夫妻间的“大战”。这样不仅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也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另外,家庭中的其它长辈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  相似文献   

7.
农村家庭教育的忧虑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础细胞 ,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和教育空间。可我们今天的农村家庭教育 ,存在着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民工潮”冲击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和学校缺乏沟通和教育一致性等问题。我们主张通过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合作 ,向家长传播教育科学的知识 ,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思想 ,依靠学校的力量加强家庭同学校的联系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造就孩子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活动的教育现状当前,普遍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家长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另一方面却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紧盯不放,要求苛刻;现在国家正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孩子们成天生活的地方不是家里就是学校,视野变窄;再加上过去我们有的学校一方面大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教育起,特别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更是常常不知所措。本文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期、情绪情感的敏感期、意志品质的发展期、人际交往的成型期、升学择业的困惑期五个方面入手,探讨家庭教育中易忽视的微小细节,用实例来引导家长智慧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顺利完成指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是当下社会父母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早期教育作了一些阐述,以供广大父母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则未必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做得到的。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张开嘴、拿起笔”,而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年比一年的深。在学校里,跟不上进度的小孩越来越多,导致不再喜欢学习,不再喜欢上学,甚至逃课。过去,父母都认为孩子既使不太聪明,也能同其他的孩子齐头并进。然而现在父母所要求的这种“齐头并进”也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加深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希望而逐渐升高,这使父母因孩子的成绩不佳而唉声叹气。另一方面,从…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想这就是赏识——欣赏肯定。而赏识一旦被教师、家长所运用,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3.
杨春 《阅读》2014,(16):28-29
<正>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影响了他们阅读兴趣的形成。一、"你自己读!"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缠着家长讲故事的经历。在上小学之前,家长很乐意念书给孩子听,但是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家长就认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年轻家长都非常注意幼儿的智力开发,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如何开发智力,不少家长还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有的家长教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有的送孩子学钢琴,有的花钱学舞蹈,有的带去学画画等等,这些都是开发智力的方法。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自身的素质和兴趣,如果忽视这些,硬性效仿别人或单凭主观愿望,往往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少数的甚至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以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为依据 ,阐述了相道教育、责任教育、磨难教育、移情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现代家长必须改变观念、严以律己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教育孩子 ,使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使青少年一代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在抱怨,学生和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了。老师和家长完全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时更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吃惊,追究其原因,学生又往往不愿意说出他们真实的感受。沟通产生障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亮起红灯。许多老师和家长把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代沟”。还发出“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理,太难教育”的感叹。我认为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缺失。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滞后现象。试想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我们连学生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连他们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教育还能对症下药吗?总会看到一些学生在苦恼,不知…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忽视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使亟待培育的幼儿的心理健康缺乏必要的关注。笔者以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家长及有关部门必须十分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俗语“三岁至老”,幼儿的基础培育十分重要。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注意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提供较为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玩具来满足孩子发育和开发智力的需要,当然这是必要的,但往往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的德育能力不容忽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我中心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只凭学校是不行的,要重视校外教育,使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家园互动的整体保育模式”不仅能完善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存在的教育途径与方式,而且能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用全新的方式来认识孩子和幼儿教育,掌握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提高家长们的教养信心和教养能力。同时,也为幼儿提供包括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需求,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孩子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一族”。“留守家长”大部分年迈体弱,精力差,思想也跟不上,大多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忽视了他们心理健康、人格的教育。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些留守学生经不住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让自身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当老师发现问题,却找不到家长,或“留守家长”无力过问,因而出现了教育的脱节和不协调,至使留守学生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为此如何关爱“留守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在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