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字幕翻译作为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电影《194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补偿策略,提出用归化添补、异化添补和删译的策略来使观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中西文化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目前为止,他所有作品的英译本都是美国翻译家兼汉学家葛浩文教授来完成的。其中莫言《丰乳肥臀》英译本曾被美国汉学界认为"比原著写得更好"。基于此,本文对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化空缺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会对文化的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消除文化空缺是译者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贝列洛莫夫的《论语》俄译本为例,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利用翻译补偿策略来消除文化空缺。  相似文献   

5.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交际翻译视角入手,在《红楼梦》英译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启示作用,提出我们不能用静止、单一的视角看待翻译,而必须考虑翻译发生的语境、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以及翻译所要达到的效果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康奈尔大学建校一百五十周年:2010-2015年战略规划》是康奈尔大学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的体裁为公文类文本,笔者在翻译实践中,根据具体的语言、文化和语用环境来确定词义,实现对原文的忠实,最终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跟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正是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文章选取词汇借用和语言混合中外来词汇的翻译与改造现象这一分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翻译技巧和精神情韵两个层次分析了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认为在异质文化语境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对语言转换、原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译作接受者的文化观念等因素都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间的交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在交流中经常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即出现词汇空缺,这是汉英翻译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外宣翻译者,应该清楚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因素,进而掌握其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达到交流的目的,使外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可以说是诗话小说,诗词的大量运用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中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韩国译者来说,诗歌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以崔溶澈,高旼喜两位韩国当代学者的《红楼梦》最新韩语全译本为例,具体分析《红楼梦》中诗词的韩语译文,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意识的交融和审美风格的再度创造过程,变异在其中随处可见。从美学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论语》英译本为例,对译本中出现的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即译者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诗学立场出发,给译文涂上了浓烈的个人色彩,不仅对原文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进行改写,而且还重塑了译本中的孔子形象。译本中字词“句化”、语言风格“幽默化”以及人物形象“幽默化”现象的出现,与译者通俗化的美学趣味密切相关。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美学趣味去理解、品鉴、选择和过滤原本承载的美学信息,从而使译本发生新的美学变异,给译文带去更多美学感受。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南巡谈话》对我国的发展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南巡讲话》英译本有利于向世界传播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本文研究《南巡讲话》两个英译本中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在词汇层面讨论垂悬修饰语和"搞"字的翻译策略;二是在句法层面分析无主句、无宾句的翻译策略;最后在篇章的替代和指代方面讨论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目的。《简·爱》是一部著名的小说,在中国有多重不同的译本。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简·爱》的译本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学翻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诗歌在语际转换中,会出现部分艺术信息的丢失,但如果充分发挥译语同类表现手法上的优势,就可以化所失为所得.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的思想纷繁深刻,在中国文学艺术殿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史前年代,我国不同地区、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就开始了翻译的存在和发展,翻译理论也逐渐产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各家对翻译的涉及对我国翻译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在重析《庄子》文本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中国翻译理论思想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本文将对《庄子》的文学思想与翻译思想间的关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诗歌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以《红楼梦》中诗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更是节奏鲜明且富有音乐美。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则能很大程度上达到既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原作的内容同时又能使译入语读者深刻理解原作文化的目的。《忆菊》作为《红楼梦》中的诗歌之一,其英译版霍译本就能为模因论在诗歌翻译方面的应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的语言和文化有其共性,所以各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又由于各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在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和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也有人称之为空缺矛盾,还有称这些词为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19.
翻译在跨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译本身的局限性却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跨文化信息的传递.武侠小说本身就极具中国文化特色,《鹿鼎记》中更是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物,他们的语言都有各自的特色,尤其是主人公韦小宝.本文将以闵福德《鹿鼎记》英译本中对韦小宝误用语的翻译为例,探讨武侠小说中跨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范仲英先生在其专著《实用翻译教程》提出作为翻译标准的感受说指导翻译实践的有效性问题,一部分教程中用来论证感受说的译例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理论及实例的分析,感受说不适合作为翻译标准。同时笔者也表明了自己对学习翻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