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韩愈的经典文本《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位,不分年龄、地位而以道为上的择师标准定位,都有跨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历来为大家所传颂。但是,《师说》值得品味的不只是其意旨。文章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语言和情思的统一。尤其是“文言”这种语言载体,用语简洁,从语法词章到结构都更为讲究。其语言凝练,用词讲究,意旨深远,可谓形神兼备。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民族审美与民族精神,都是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的教学点,进而能引领学生立民族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2.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文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全 《师道》2002,(6):39-39
新时代的好老师什么样?华东师大二附中一名高三学生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发育引发了全校教师的一场对论,且听张全的——  相似文献   

5.
《师说》是韩愈写的针砭时弊的论说文。现选入高中一册语文课本中。据我看到的解说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师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倒翁". 随便问一个高中生,他都知道,<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而韩愈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苏轼曾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可不是一般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干开华《〈师说〉的一处标点商榷》(载《语文知识》1995年第3期)认为,《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应该放在引号之外,原因是放在引号之内这两句的主语指代不明确。其实,这两句的主语相当明确,即承前省略的第一个“彼”,而这个“彼”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师”。全句的意思是:“老师跟学生年龄相近,闻道相似,[老师]地位低[学生]就足以感到羞耻,[老师]官  相似文献   

8.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7-17
《师说》是最能代表韩愈散文风格的名篇。韩愈说本文是为他的学生李蟠而写的,实际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的坏风气有感而发,表现了他提倡师道的坚决态度、反抗流俗的极大勇气以及辩证地对待师生关系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精讲要求1、使学生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意识,从而逐步培养起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2、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3、重点学习“传”、“师”、“惑”、“庸”等多义词,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二、精讲提示《师说》是《昌黎先生集》中的一篇著名论文,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从师学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韩愈《师说》第三段引用:“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加了冒号和双引号的引文为直接引用,此类引文不能有任何篡改.对照《论语·述而》原文“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发现,韩愈在引用这句话时增加一个“则”,省略一个“焉”.因此,它是间接引用,课文应把冒号和双引号去掉.  相似文献   

11.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韩愈针对当时“争为虚张以相高自谩”的不注重师道的社会风尚,写下了留传后世的不朽名篇《师说》,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但是,在当时他写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多方怨愤、诋毁,是冒了极大风险的。然而事情总不会  相似文献   

12.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17-17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课文《愚溪诗序》后有一道翻译练习题。文中有几句是这样的:“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之去。”人教社配套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这样翻译:“我曾养过一头母牛,产下一头牛犊。牛犊长大了,我卖了牛犊,想买一匹马驹。卖马的年轻人知说:‘牛不能生马。’就牵着马走了。”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为经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多谤,批评之声时有所闻;遗憾的是这些批评很少切中肯綮。有人认为,《师说》是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那么,韩愈在《师说》的创作实践上是怎样作出表率的呢?一般评论家只看到他在形式上摒弃六朝以来不重内容、只讲求声韵、辞藻的骈文,而学习自由活泼、明快练达的先秦两汉散文,殊不知他刻意仿古复古还表现在修辞、用字上——黄侃述、黄焯编撰的《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相似文献   

14.
《师说》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课本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这样注释: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许多教学参考书把它翻译为“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我认为这样翻译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要点 (一)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阐明从师之道,即从师的重要性和从什么人为师)。 (二)掌握对比论证和排偶句法。二、训练与自测 (一)文章立论的根据是什么? (二)韩愈提出“从师之道”的新意何在?有什么封建性的糟粕? (三)韩文有何独特风格?在《师说》中如何体现的? (四)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 (五)就本文中有虚字“所”的句子,说明其不同用法,并加以翻译。 (六)注释下段文字中加括号的词,并简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散文家韩愈的《师说》,文化大革命前被编进中学语文课本。其中说了一些从师的道理,是很发人深思的。可是“四人帮”把韩愈定为“儒家”,并利用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大反本来在当时并不存在的“师道尊严”,一  相似文献   

17.
李朝霞  祝宇 《现代语文》2011,(5):115-116
教学设想:按照人教版编者意图,本单元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此文虽为文言文但是从语意上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于是在授课上不把文言知识作为讲授重点,因为"师"字在文中出现了27次,作为实词其用法很有代表性,因此将其作为讲授重点。另人教版教参上建议着重  相似文献   

18.
19.
韩愈的《师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为经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多涛,批评之声时有所闻;遗憾的是这些批评很少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20.
许昆 《考试》2005,(10)
一、课文辅导1.课文阐释《师说》是唐代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所著的一篇专论教师的千古不朽的佳作名篇。文中着重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应有的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遭受业解惑”。择师的标准以“遭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基本条件。还提倡学无常师,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