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昌市凤凰坡小学、爱国路小学为了搞好作文序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学期在四、五年级进行了“一题两作,二次指导”的实验.具体步骤是这样的:作前精心指导,学生打好草稿;讲评草案指导;学生自改抄正。实验的效果比较好.如,凤凰坡小学指导学生写《我的学校》,第一次习作(草稿),全班有36人没有按写作要求写。第二次习作(正文)大多数学生写的比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背景 本学期,已布置学生写了两次记叙,一次写人物,一次写事件。但学生的作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干巴巴的,除了使人知道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之外,其他的似乎毫无印象,没有丰满感人的人物,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可以说是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针对这一问题,笔特意上了下面一节作课,以期让学生能有意识地改改上述毛病,使章生动一点,情节曲折一点。  相似文献   

3.
魏优霞 《福建教育》2010,(7):126-126
一次单元测试,习作要求学生写《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的读后感。尽管学生练习过写读后感,但他们对这种文体总是掌握不好。此次测试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是对原文内容进行转述。自己的所思、所悟写得极少,无法达到“写读后感,重在写感”的要求。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读后感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考试》是散文作家何为的代表作之一。何为的散文,以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凝炼见长。这篇文章选入初中语文第四册作阅读课文,如果用以初步训练学生构思写人,是比较合适的。初二学生读写人的课文已属不少,也多次写过这类作文了,训练构思有些基础了,学生作文中不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其编排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练习写某一次同类内容的记叙文时,我们完全可以先指导学生按该次习作要求,修改其上一次写过的同类内容的作文,然后再另选材料,按新的要求完成习作。比如,指导学生第二次练习写人的作文时,先指导学生按第二次作文训练要求修改各自第一次写入的作文。然后另选材料,按第二次作文要求完成新作。每次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人而异,在前次作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这样训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因此,对课业负担的承受力也会有所区别。1989年9月,我校曾针对这个问题召开两次学生调查会。第一次调查对象是2——6年级各班的中上等生(中队委等),共75人。调查结果:只有4名六年级学生辅导班后还有10—15分钟的作业;71人能在校内完成作业。第二次调查对象是2——6年级各班的最差生,共45人。调查结果:没有一人能在校内完成当天作业,最晚的竟写到十点半。当问到这些学生为什么写不完时,他们都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写得慢,又错得多,一到辅导班时间,老师就叫我们改作业,改完昨天的作业就到点了,今天的作业只好回家去写。可是到了家,又想玩,一写作业又发睏,所以,错得特别多。第二天还得改。”事实表明,负担最重的  相似文献   

7.
<正>作后讲评就似一座桥梁,带领学生从这一次习作通向下一次习作,把问题留在这一次,把能力带往下一次。有了一次次的讲评,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像春笋剥皮似的,减退一层层稚嫩和粗糙,显出一丝丝成熟和精致。运用多样的讲评方式吸引学生,运用独特的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才能在一次次作后讲评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一、心灵的敏感力1.现场演示,熟悉的地方看风景有时学生在写人、写事时对于经历过的事写得不够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教材以写人为主题的单元习作共8次,对学生的素养要求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在写人主题习作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编写意图,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习作情境,搭建适当的习作支架,聚焦适合的习作评价,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写人方面习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学了几年语文以后,进入初中,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加深学生的读书印象,锻炼笔力。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例举,分享同仁。让学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读书笔记之前,我对学生先做了以下启发。一、告诉学生我的切身体会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我父亲教给我背诵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  相似文献   

10.
怎样引导差生把文章写得快些、写得好些? 我作过下面的尝试。为了帮助那些写得好而写得不快的人,我设计了一次课堂口述作文。作文的体裁是记叙文,表现方法是对比写法,作文的题目是《美与丑》。首先要求学生写一个思考提纲,提纲要简明扼要。在此基础上再打腹稿,口述腹稿的内容。下面是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口述的腹稿:  相似文献   

11.
巫海燕 《考试周刊》2012,(42):76-78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12.
这次习作要求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这件事要能反映这个人的特点或品质(见小语八册基础训练三)。我考虑到学生刚学写人,缺乏写入的基本知识,便决定组织一次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我新接一个六年级班.前两次作文,摸摸底吧,真叫人发愁.千篇一律的选材,是那样严重.第一次写《这次活动教育了我》,我提示“可以从这一两年内搞过的集体活动中选材”.结果呢?除四人外,其他五十人都写开学第一周民警叔叔的交通安全报告会.第二次写《他(她)做得对》,我提示“从全班同学着眼考虑写谁”.结果呢?有四十多人都写顾莲莲拾物归主的事.大多数学生不会独立选材,怎么能不令人着急呢?得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写话不仅要借情境中的情之感人、声之动人、色之迷人,激发学生描述场景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说话、写话的氛围,激发学生抒发美的情怀,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说话、写话中发展语言,而且教学要做到有次序,有方法,有科学性,有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又到了,今天要写的是人,是各人的好朋友。当秦老师把写作内容一宣布,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认为高年级学生弄一篇写人的作文,还不是小菜一碟。性急的马聪早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打开草稿本,刷刷先操练  相似文献   

16.
问题之二———积累不足,入不敷出我曾对我市139名(小学5———6年级)学生作过一次心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139名学生中,“感到没有材料写”的有63人,占45.3%。“感到有话写不出来”的有58人,占41.7%。这充分说明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有...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2最后一道题是作文片断练习,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要求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在第六册的作文训练中,已以“一次劳动”、“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一件事”、“一次游戏”为题进行了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作文实践,在言之有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难点是审题和选材,写谁和写什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要紧扣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为了把班级工作做好 ,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激发同学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 ,几年来 ,我们坚持师生同写班级日记。这里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谈谈班级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一)全面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由于班级日记是班级学生“人人写 ,写人人” ,所以能够准确体现班内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有一次 ,班级日记中有人写了这样一句没署名的话 :“救救我的同桌吧”。我感到这可能不是一件小事。分析笔迹 ,发现写的对象是一位姓孙的同学 ,该生整天闷闷不乐 ,上课无精打采 ,课堂上…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让我命题。我出了个《街头朝霞》,麻烦了。这本是个绘景的题目,将早晨街头景色写一写,不难的。然而,有些学生只知道“写一件事”、“写一个人”那样的记叙文,出了偏差。有的写早晨上学,干了一件好事,扶盲人过马路;有的写在大街口遇到一位幼儿园老师,回忆起她如何关心孩子们……看来,不少人对这类绘景记叙文的特点还没掌握。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总共安排的是15次作文。从内容角度看,这15次作文的分配情况是:看图作文5次,写活动的4次,写动物的2次,写事的2次,写人的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