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教师即课程"理念正在成为新课程实践的诉求,它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将自己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进而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理解与领悟是"教师即课程"理念的实然前设;实践与反思是"教师即课程"理念的践行方式.古德莱德的课程分层理论使得上述阐释成为可能,从数学课程角度探究使上述阐释的实践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课程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即通过教师引领和网络课程机制引领,促使学习者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在线课程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如何有效地激励学习者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模式探讨,针对该模式进行核心内容、核心机制和辅助工具设计,并针对学习者和教师在该网络课程模式下的实施操作流程进行设计研究.最后对"引领式"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预测,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是教师培训内涵发展的重点内容。自"八五"以来,北京教育学院就一直很重视课程的研制和开发,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基于前人研究的经验和理论,北京教育学院"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对当前的课程建设进行了理论反思: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形态理论是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理论坐标;教师素质分类理论是教师培训课程分类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是教师培训课程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关于教师培训层次的认识是教师培训课程分级设计的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本文从教师课程实施的历史沿革角度考察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从"缺席"到"登场"的转变,探讨教师课程实施层次、教师课程实施行为和教师课程实施程度,分析教师课程实施研究的理论转向,反思教师课程实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六个如何"的新课题,即:如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进一步放宽视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国际借鉴;如何进一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的导引;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根"的滋养;如何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如何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衔接。这"六个如何"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是当前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课程发展中的重要过程,也是课程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它的概念一直未被深究。Aoki(2005)质疑一向未被质疑的根本问题:"如何理解课程实施?"并从现象学、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的观点,企图将"课程实施"再概念化,将它从"工具性的行动"转变为"情境的实践",并强调教师叙说在课程实施上的重要性。本文依据这些理念探讨课程实施的研究方法,并阐述教师叙说在课程实施研究上的意义。全文分为三部分:首先以 Aoki(2005)的课程理论为中心,检讨课程实施为研究;其次分析课程实施的叙说性质,以及教师叙说在课程实施上的应用;最后则邀请教师一起说故事,想像课程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纳在《教育的适切性》一书中提出了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课程观。他认为:"课程所指向的问题应该是人们如何恢复首创精神并意识到自身的本领,如何行动起来诱导人人想要学习。"在这样的视野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创造者。新课程倡导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改造者、创生者,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即课程"的理念。一线教师要摆脱死教书本的樊篱,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科课程的目标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任凯 《当代教师教育》2012,(1):35-40,47
课题以英国"学习能量"理论及其测量工具为主要研究手段,针对中学生undera-chievement即"成绩缺憾("国内学界统称为"学业不良)"问题,对"成绩缺憾"中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及利用其来改善该学生群的学习质量和成绩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多种定量和定性手段相结合,探索如何将学习能量理念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最佳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课程研究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落实,即如何使关于课程改革的很不错的构想,变成学校教师的具体实践,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有待研究?不管怎么说,“教师专业化”总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过,问题又在于对“教师专业化”该如何理解?关于课程,从一套理论改革的构想〈理想的课程〉到课程设置(正式的课程)、从正式的课程到教师对他所执教的课程的领悟、同一位教师从对课程的领悟到课程的实施犤运作的课程犦、从教师运作的课程到学生经验的课程,其中在每个层面上都可能存在或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诉求,教师的课程创生需从"自为"走向"自觉"。从自为走向自觉除了需要建立和健全课程创生的外部支持系统外,更需要教师自主地合理建构并逐步完善课程创生的内部"能量系统"。具体而言,教师课程创生"能量系统"的初步框架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六个要素:一是基础维度,囊括"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二是观念维度,内含"崭新的课程观念"和"觉醒的课程意识";三是能力维度,涵盖对课程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和对课程的"重组与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协同教学组织形式在综合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关综合课程的研究日益丰富,涉及到从基本理论、课程研发到实践范例等领域,但却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即如何组织更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去将教师感知到的课程执行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笔者认为,协同教学是个有效的尝试。“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新三论”(即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的观点之一。协同教学以协同论为其理论基础,它从改革教师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等方面人手,有利于教师的优化组合和课程内容的有效传达。在现时期,协同教学更体现了丰富的人本主义关怀,在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逐步进入科学化和学科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面临着在教材内容稳定和掌握后教学如何深化,教师如何克服教学疲劳,如何增强教学说服力和保持教学活力等问题。今后"原理"课程要从增强教学实效性出发,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深化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应用性;依托学科支撑,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挖掘和研究,深化"原理"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历史课堂,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呢?笔者以为,要灵活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历史教师需要心中有"人",即充分关注学生;心中有"魂",即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心中有"值",即联系历史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西方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理论,为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远景。即:学习是个人的事,其中包含着点点滴滴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繁杂、概念多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理解这些复杂的课程问题是当前课程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借用谱系学这一认识论新成果,对西方课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课程理论和观点进行话语分析,提出了三种基本的课程理论谱系:"职能课程"谱系、"理性课程"谱系和"经验课程"谱系。它们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母体,孕育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课程谱系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课程发展的源与流,有助于形成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1.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各级教育部门如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培计划",优化培训方案、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管理制度3.新形势下教师培训院校如何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培训实效,发挥有效功能4.探索名校长、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总结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5.创新教师培训运行机制,探索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途径、方法6.如何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7."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及实施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批判力及其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教师课程批判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批判力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使课程"超越实施"、革新传统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尊重教师实践立场、构建生成性教学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育与生成教师课程批判力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